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舞蹈律动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的运用策略2

作者: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小学 高妙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2-19

  摘要:舞蹈律动指的是人在听到音乐之后身体有规律、有节奏地跳动、运动,是肢体对音乐的感知的一种体现。考虑到小学低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有必要合理运用舞蹈律动,以实现愉快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现对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舞蹈律动的运用策略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供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舞蹈律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

  引言

  音乐与舞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应有效运用舞蹈律动,将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抽象晦涩的音乐符号转化为生动形象、富有情绪的教学,提高音乐歌唱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低段歌唱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舞蹈律动的运用策略

  (一)将舞蹈律动与歌词结合起来

  歌词是歌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歌唱教学中运用舞蹈律动,借助形象的动作,有助于学生猜出歌词内容、了解歌曲含义,从而将歌曲更好地演唱出来。鉴于此,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可以有效运用舞蹈律动,引导学生理解歌词、记忆歌词。例如,在对《数鸭子》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歌曲中的歌词较多,而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因此学生往往难以全部掌握。面对这样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歌词,可运用舞蹈律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聆听歌曲,学生听了一遍之后,便对歌曲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学生对这首歌曲比较熟悉,因此很多学生甚至可以跟着音乐哼唱,但往往不能将歌词记全。对于第一段歌词,大部分学生可以记住,因此这一段可由学生自主创编舞蹈动作;对于第二段歌词,学生往往记得不是特别清楚,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然后提问学生“这段歌词里面提到了什么?哪位聪明的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学生回答“提到了老爷爷”,有的学生回答“上学校”,有的学生回答“提到了鸭蛋”。针对这些内容,创编相应的舞蹈动作,便于学生记忆歌词。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动作,比如一位学生做了老爷爷一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摸胡子的动作,很符合“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这一句歌词中的意境。教师可以让这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纷纷模仿,不仅提高了这个学生的自信心,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舞蹈律动的过程中记住歌词。对于歌曲来说,歌词可以说是它的“身体”,其将所有音乐要素联系起来,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可以说,只有记住歌词,才能更好地通过歌唱将歌曲表现出来。

  (二)将舞蹈律动与旋律结合起来

  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可以说是它的“灵魂”所在。怎样将旋律的起伏在学生的眼前直观地呈现出来,是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运用舞蹈律动,采取视觉体验方式将旋律呈现在学生眼前,并让学生用身体、身体动作来体验旋律的起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旋律,并能在歌唱的过程中将歌曲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在对《金孔雀轻轻跳》进行教学的时候,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引领学生感受歌曲优美动人的旋律;再让学生聆听歌曲,听完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描绘了傣族的人和景、孔雀的美丽”;然后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傣族服饰、建筑与孔雀的图片以及有关傣族风俗的知识,这时学生们热情高昂,纷纷感叹于孔雀的美丽;最后,教师进行歌唱教学,但在歌唱过程中,学生被(633|12 2|16 12|2—|6 33|12 2|31 61|1—)两句相似乐句难住了,不能清楚地分清这两句的旋律,反复模唱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甚至导致学生出现了烦躁的心理,丧失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运用舞蹈律动,来引导学生学唱,将歌曲旋律准确地演唱出来。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舞蹈动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旋律,随着音乐进行舞蹈律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节奏的长短变化、旋律的音高走向,有利于学生建立音高感,从而为未来的识谱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在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舞蹈律动感受歌曲的旋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舞蹈律动是针对歌曲节奏、速度、情绪等要素创编的简单动作,并非是高难度动作。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