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研究2

作者:苏州市吴中区吴淞江实验小学 刘经纬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2-19

  摘要: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育的目的不再只局限于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还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对其进行音乐教育极为关键,尤其是音乐合唱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学生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本文针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歌唱技巧;训练;

  作为一种歌唱形式,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基础,强调音量均衡、声部和谐、音色统一,需要采用科学而严谨的教学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小学音乐教师开展合唱教学活动时,应该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歌唱技巧的训练,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歌唱技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合唱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及歌唱技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合唱教学能全方位地来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和音乐素养。通常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多是侧重于理论性教学,加上学生正处于音乐思维发展的初期,无法透彻理解理论性的音乐知识,继而失去学习音乐科目的兴趣。[1]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针对学生歌唱技巧进行训练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使很多学生在合唱教学中都能积极开口,增强歌唱准确性,进而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

  第二,培养学生的纵向音乐思维。

  音乐最为显著的特质就是旋律和节奏,并且音乐本身也存在很多内在的特质及关系,如音乐纵向思维等,这些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体现。和声的表现和演唱是合唱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把握和声中的谐度与音程是纵向音乐思维的关键,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学习不同声部的表现技巧与差别,能获得纵向音乐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合唱属于集体歌唱的形式,强调从整体的层面对学生潜在的音乐感知力进行挖掘。通常学生个体演唱某首歌曲时,可能会出现走音的现象,但其自身往往难以及时察觉到走音问题,但在合唱活动中能听到其他学生的歌唱技巧,自身歌唱的状态和方式在潜移默化下就会接近其他学生的方向。[2]与此同时,教师能通过学生的合唱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

  (一)训练内容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内容包括:

  1.重音唱法。

  重音唱法技巧的掌握,能让学生在合唱中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情感色彩和逻辑性,即学生在歌唱时能做到该轻之处轻、该重之处重。当然在重音唱法的训练环节,教师应该着重讲解重音处理的形式,如情感重音、思维逻辑表现、自然现象等,引导学生准确区分这几点,进而在歌唱中会知晓在何处进行重音的处理。

  2.连音唱法。

  连音唱法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强调在歌唱中有效地联系各个声音,让音乐如同湖水般流动起来。针对连音唱法的训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进行气息稳定性的培养,做到稳定发出声音,节省歌唱时的气力;或者是针对下行音阶,实施叹气式的发声训练,降低连音唱法的学习难度,以便让学生的音域得以拓宽,为后续的合唱打好基础。

  3.保持音唱法。

  保持音是指在歌唱过程中,对音乐本身的音值加以保持,即:保证声音原本具有的稳定感。[3]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讲述保持音唱法的相关内容,能帮助学生在歌唱环节中保持声音的稳定,发出沉稳的声音。

  4.跳音唱法。

  若学生能掌握跳音唱法,则能发出利落、干净、短促、欢快的声音。在合唱教学中开展歌唱技巧训练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气息加以灵活掌握,借助声带的合与开等方式进行发声,学会由真声到假声的过渡。跳音的学生与传统戏曲的一种发声技巧相似,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获得启发,掌握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