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巧用方法,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以《走进音乐世界》小学五、六年级欣赏曲目片段为例

作者:广州市南国学校 马婷婷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3-19

  摘要:欣赏活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生动的教学案例,分析总结了能够在小学五、六年级音乐欣赏课堂有效实施的六种教学手段。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巧用方法,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感受和体会音乐,进而对音乐作品产生理性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方法;能力;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养成,对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见过这样的课堂,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要,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全部灌输给学生,实施典型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甚至还有教师把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成了大学专业课,对作品的分析过程复杂而枯燥,学生无法对作品产生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主动聆听的兴趣,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以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小学五、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为例,笔者尝试探索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背后几乎都会有一个小故事,善于发现、挖掘出这些故事背景,可以使没有确定语义的音乐变得“会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创设情境。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活动如果在情境中开展,那么课堂的氛围将变得既活泼、生动、自然,又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欣赏《展览会上的图画》为例——这首曲子是交响乐,是穆索尔斯基为纪念他的挚友画家加尔特曼而作,后来被拉威尔改编为交响乐组曲,作品形象鲜明、表现独特。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上课铃响后,师生共同随着《漫步》(课前律动音乐)的主题音乐进入音乐室,经过教师语言上的铺垫以及“邀请同学们一起去参观画展”的话语引导后,大部分学生很快进入了安静的状态,他们比较好奇接下来要看什么图画。教师说:“现在就用一段音乐来告诉你们,这是一幅什么图画,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在观看画展的情境中,教师展开了对《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和《牛车》这两幅画的欣赏教学。每一首乐曲都代表了一幅画,整节课以“参观画展”为情境贯穿始终,增强了课堂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体态律动、听动联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音乐是一门倾听的艺术,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态律动、听动联觉,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具有吸引力。在安静而充分地聆听完一部音乐作品后,适时融入体态律动,能让学生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去体验作品的情绪、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卡门序曲》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第一个是听主题A旋律,寻找“击镲”的声音。乐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这一片段中“镲”的演奏声音比较突出,仔细聆听后可以找到它们的演奏规律。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寻找,找到了就拍手表示,这个听动联觉活动非常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个活动是跟随主题“C斗牛士”之歌,引导学生模仿斗牛士舞动披风的动作,在每一个乐句开始处跺一次脚,变换一次披风的方向,体会斗牛士的威风凛凛、临危不惧,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三、设计表格、提炼要素,在分析、比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表格最大的好处就是简洁、清晰,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便于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比较。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也可以使用这一理性的教学手段,如对一些非主观性的音乐元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多适用于教学侧重点为音乐要素的欣赏曲目教学中。在欣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时,围绕“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教学重点,笔者分别根据旋律、调式、力度这三个音乐要素,将音乐作品中的四次主题变奏进行对比。《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变奏的音乐要素对比表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