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中国民族器乐在小学的传播研究——以长沙市岳麓二小为例

作者: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易鸿春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2-19

  摘要:人类几千年来的社会音乐实践,其本质就是音乐的传播实践。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自然也离不开整个人类的社会音乐实践,即音乐的传播实践。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近些年民乐在小学的传播发展越来越普及。文章通过梳理音乐社会学、音乐传播、时间性、社会需求的概念,分析了中国民族器乐在小学的传播现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音乐社会学;民族器乐;音乐传播;社会需求;

  随着非遗时代的来临,国家倡导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我国民乐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作为湖南省会的长沙更是学校民乐传播的践行者,本文基于笔者在2017年-2018年于岳麓二小担任社团教师,负责教授学校民乐团的孩子们学习竹笛的亲历,探讨中国民族器乐在小学的传播发展研究。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何为音乐社会学

  音乐社会学一词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与音乐、社会两方面密切相关。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音乐社会学正式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而曾遂今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将音乐放入社会学视野当中研究的学者,在他的《音乐社会学》一书中,把中国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音乐的社会纵向运动、音乐的社会横向运动以及音乐的社会综合运动。

  (二)音乐传播

  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人的一种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最简单的表现是一个人将音乐作品以特定的形式传送给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当音乐接受者的生理感官接受了这些音乐信息并产生心理效应(理解)后,将某种反馈信息传递给传播者。社会音乐实践的本质就包含在音乐的传播途径之中。

  (三)时间性

  时间性是指事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才有效、有意义或有作用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时间性,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我们也都能找出它们的时间性。

  (四)社会需求

  在以前音乐几乎总是为发出订单的个体或一个小组创作的,因此社会的需求不仅只表现出某些全球社会的特征,它还与社会地位低的或属于从属地位的音乐家相联系。[2]当然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需求也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特质,不再是单一的只为某个个体或小组创作,而是面向更广大的听众。

  二、传统民族音乐在小学的发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发重视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影响力,倡导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便是在此背景下提出。而学校教育受众面最广,因此传统民族音乐在小学阶段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长沙市岳麓区第二小学为例,分析传统民族音乐在小学的发展现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一)岳麓二小概况及传承民乐状况分析

  1.岳麓二小概况

  长沙市岳麓区第二小学于2014年由岳麓区教育局创办,以“国学滋养、外语拓展、数学优智、艺体至美”为办学特色,以“为孩子一生幸福尽职尽责,为世界和谐美好尽心尽力”为办学理念,建校初就在全校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灵魂、家国情怀、宽广视野、强健体魄等优秀品质,让其充满个性又与时俱进,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能探索发现事物的美好也懂得生活乐趣的新时代学子。以深厚的国学底蕴为载体,丰满孩子成长的羽翼。可容纳36个常规教学班,学生1800人。拥有国学馆、音乐室、舞蹈室、琴房、美术室、录播教室等配套设施,总体来看学校环境宜人。

  2.岳麓二小传承民乐状况分析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弘扬民族音乐,学校2017年开始准备筹建民乐团,但因校内无此专业方向教师,由此引进了校外机构来帮助筹建。因此笔者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岳麓二小担任民乐团竹笛教师。当时第一学期采取收费志愿报名的方式参加训练,每周一节乐理知识大课,再加一节专业小课,但报名情况很不理想,只有17位学生,分别为:竹笛4人、古筝4人、二胡2人、扬琴2人、琵琶2人、笙2人、打击乐1人。第二学期继续招生,招到竹笛4人、古筝1人、琵琶1人。但至第二学期末,由于各种原因,就只剩下竹笛7人、古筝2人、琵琶3人、扬琴2人,共计14人。整个民乐团编制不全,无法继续进行排练,引进的校外机构因无利可图,在2018年9月撤出学。后续学校继续引进省歌民乐团培训部,但因招生情况惨淡,故民乐团的筹建只得暂时作罢。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