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中国民族器乐在小学的传播研究——以长沙市岳麓二小为例

作者: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易鸿春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2-19

  在此期间,学校六一儿童节、家长会都在学校礼堂举办,因此竹笛声部的同学都上台参加过齐奏表演,另有学校举行的汇报演出,学生可独奏也可齐奏。平时班会活动,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这些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每年长沙市中小学三独比赛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就是每年暑假、寒假的考级,对于小升初想考取一个教育资源比较优质的学校的孩子,除了努力加强文化的学习,有些孩子就会选择文化和器乐学习两手抓,拿到考级高级证书,作为小升初特长生报名的敲门砖,这也是有些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坚持下来的原因。

  3.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通过笔者在学校一年的亲身教学实践,认为有主客观因素影响了民族器乐在岳麓二小的发展。

  客观因素,从学校、家长两方面来分析:(1)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民族器乐的意识普遍薄弱,因岳麓二小地处岳麓区八家湾片区,学生生源普遍为职工子女,还有一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好语、数、外等课程就好,没必要学习其他的特长;(2)部分家庭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孩子学习艺术特长;(3)社团多,时间紧,学校每学期开设的社团有二十个之多,且部分社团上课时间重合,导致学生无法抉择,例如本来想学科学和乐器,但两个时间相冲突,则只能选其中一科,因此导致民乐生源的减少。

  主观因素,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1)教师的沟通能力相对来说还需要再加强,有部分教师只是上专业课,课后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任何乐器的学习都有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的共同协作,教师在课堂上尽心教学,学生认真听课,家长在家监督练习,三者缺一不可;(2)学生有些比较调皮,而教师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3)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相应的调整教学曲目,使学生感兴趣且乐于学习。

  通过对岳麓二小传播民乐现状分析可知,如需更好地在校园传播民乐,或是打造民乐为特色的校园,还需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合作。(1)学校适当调整同一时段社团数量,多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2)家长不仅要提高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还要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练习情况,配合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3)教师课中要根据学生因材施教,课后要加强沟通能力;此三点缺一不可。

  4.对民乐传播的几点思考

  某些时候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音乐活动能够对听众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历史上常常能观察到某种乐器或某种音乐与制度或社会祭祀有关。[3]而音乐同时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能够对人产生影响。人类的音乐传播历经几千年,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丰富,音乐在社会中的呈现更加多元化,而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

  岳麓二小的民族乐器进校园即属于音乐传播的基本模式之一,教师作为音乐传播者,将音乐信息即我们的民族音乐传播于学生,也即音乐的受传者,而音乐受传者接受音乐,随之以相应的方式发出反馈信息给音乐传播者,音乐传播者再据此作出调整。正因为有这种传播活动,音乐风格和音乐艺术作品才得以保存下来,不管是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还是现在课堂音乐教学,都属于音乐传播的形式,也可以说是“群体接力传播”。音乐得以保存下来,究其原因在于其传、受双方所处的文化背景相似。

  作为专业的音乐教师,在面对学生即受众时,我们不仅要传播专业的民族器乐演奏知识和演奏音乐艺术作品,更要带领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美的知觉力、美的鉴赏力、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做一位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公民。

  三、结论

  音乐能够流传的关键在于音乐传播,通过传播拓展了其空间的宽度,是其能够被传承与再创作的基础。在音乐传播多元化理念的今天,笔者认为将民族器乐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学的指导下作为提升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使学生通过民族器乐的学习,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感悟人生,提升学生的鉴赏力、想象力、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情趣高雅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从而能够诗意地生活,进而加深和提高对本国的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4]这应是我们小学民族器乐教育传播的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