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探索小学二声部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策略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 林倩娴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10-2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因素就是兴趣。在进行某一内容的教学备课前,教师要先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后根据课程要求适当调整。对音乐课堂来说,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兴趣导向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学生的兴趣导向,尽量掌握班内学生不同的优势特点,为日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在音乐课程中,唱歌便是情感输出的主要途径,然而歌唱技能的学习相对枯燥,这导致了学生虽然喜欢唱,但在歌唱学习中效率却不高的情况。此时,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身心的特殊性,以趣味方式开展歌唱教学。教师借助器乐工具,可以在班内展开角色扮演进行歌唱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掌握歌曲风格和情绪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歌唱技能。课本上《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是学生都看过的动画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曲,学生听到音乐便能联想到动画中的画面,引入这首歌进行教学能使听课效率和积极性大大提高,非常有利于后续内容的展开。

  (二)加强对学生的音准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在歌唱教学时,教师也应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发声方式,切勿将成人歌唱技能添加到教学中。例如,在讲解《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一课时,笔者利用模拟声响的游戏学习模式,通过多媒体视频,对白鹤的声音进行展现,再启发学生模仿白鹤的声音。在欣赏过歌曲后,带领学生共同扮演白鹤来模仿它的声音。而后教师哼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一起哼唱,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大家唱得真好,要是能抬头挺胸,将声音放得再轻些,再有弹性些就好了。”而白鹤挥动翅膀时会产生风声,教师要接着引导小学生发出风的声音。然后采用分组训练,一组对白鹤的声音进行表现,一组对风声进行表现,最后形成了和声。在这种趣味指引下对学生的音准及节奏掌握程度进行教导,既让学生有了唱歌的状态,又为他们对后面歌曲的正式学习打下了基础。缺少技巧的歌唱难以准确表达学生的内心,而小学生对技巧的学习兴趣又相对较低,这时教师便需要用一种灵活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快乐驰骋,充分掌握合唱技能。

  (三)重视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

  音乐课程对旋律和节奏的要求较高,而多数小学生都没有接受过这类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教师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先决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造,在欣赏和歌唱两部分的教学中下功夫,让“有趣”成为音乐课的代名词,让学生将兴趣更好地集中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爱上音乐,因此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音乐理论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中理论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灵活地倾向音乐欣赏部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每首歌曲背后蕴含的魅力与价值。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图片或故事等延伸内容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多元学习中学习音乐赏析的方法,为个人审美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比如在“到郊外去”这一单元的赏析课中,除了课内歌曲《出发》《火车咔咔咔》之外,笔者还选择了民歌《放风筝》《嘀哩嘀哩》等,并配上郊游相关的图片和动画短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有美的体验。音乐欣赏并非单纯地带学生听歌,而是在歌曲的渲染下开展对其背后乐理知识的拓展及情感的捕捉。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在音乐欣赏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其鉴赏能力。

  (四)创造性地改造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因为二声部合唱需要声部间的有效配合,而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觉能力,是开展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着眼点,对学生听觉能力进行培养。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对整部作品进行倾听。教师为学生选择整部作品,应侧重于对合唱部分的听取,这样能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

  其次,再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存在的情感和音色、和声、情感情绪等进行听取,对学生欣赏意识进行培养,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合唱教学引出。

  最后,引导学生对不同声部进行分辨。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两声部异同点找出,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体验,对每个声部的情感进行初步理解,由此有针对性地开展音准训练,使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对音乐情感有更好的表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