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生配合度有待提升
合唱需要学生的整体配合,尤其是多声部合唱,对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但就目前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演唱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对于学生配合度和默契度缺乏相关的训练和强化,导致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配合度和默契度缺乏,最终影响到合唱的质量。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如果缺乏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指挥,会混乱无序。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
(四)训练方式单一
目前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教学的训练方式的种类有限,一些教师采取的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训练方式,然后要求学生反复模仿练习,掌握合唱方法和技巧。在这种机械式的训练方式中,容易使学生对合唱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进而阻碍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名曲欣赏,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听赏和感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进而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音乐学习需求,选择一些经典的合唱歌曲,如《红旗颂》《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等优秀童声合唱作品,并组织学生对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赏训练,要求学生对合唱歌曲的音色音准、节奏、和声等要求进行感受和分析,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唱歌曲的魅力所在。
例如,《两只老虎》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儿童歌曲,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单声部旋律的演唱效果,然后再让学生听赏合唱效果,并让学生对这两种演唱风格进行比较,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能够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合唱可以使音乐更加具有表现力,情感也更加饱满,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
(二)强化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节奏和旋律是音乐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是多声部合唱练习中的关键。音乐节奏主要包含时间感和空间感,不同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旋律。在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节奏训练,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趣味声部训练的方式,以此提升训练效果。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在农场”的声部训练游戏。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鸡组、小鸭组和小羊组。然后教师可以让单组学生模仿自己所在小组动物的叫声,然后依次让两个小组同时进行。通过多组模仿动物叫声的方式,能够让各个小组学生找到自己固定的节奏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小组学生只需要不断反复一个节奏型,有利于学生把握自己的节奏声势,并和大家的节拍保持一致,最终形成节奏不同的声部叠置。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发声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声部音准训练。例如,在对《地球村》这首儿歌开展多声部合唱训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开展简单的二声部音准训练。如教师弹奏出第一个长音do时,第一组学生则跟着音调清唱,并一直保持,当教师接着弹奏出第二个长音mi时,第二种学生则跟着音调清唱,并一直保持。如此一来,教室里就会回荡着学生优美的和声。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为了确保音准训练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地做出手势语言,以便学生对音级间的高低关系进行理解。
(三)创编教材,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选入的歌曲,结构比较简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声音特点,为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编配简单的声部,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多声部和声的丰富表现力和美感。例如,对《我的家乡日喀则》这一带着浓厚藏族特色的歌曲进行多声部合唱训练时,教师就可以从藏族代表歌曲中,提炼出一些简单的、能够体现快乐心情的衬词,如嘿嘿、阿索等。当学生能够将这首歌曲熟练演唱出来后,教师则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主旋律,一组用嘿嘿、阿索等衬词进行伴奏。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将藏族歌曲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渲染欢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合唱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