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策略

作者:张洁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10-14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学会演唱歌曲,而且要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乐。音乐课堂中加入舞蹈律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对课堂学习的兴趣,缓解繁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具有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音乐教学舞蹈律动

  音乐教学是中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通过对音乐知识讲解、歌曲背景介绍、歌曲演唱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将舞蹈律动融入音乐课堂是为课堂注入新活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为何要在音乐课程中融入舞蹈律动教学,以及将舞蹈律动教学融入音乐课程的作用和意义。

  1.在音乐课程中融入舞蹈律动的原因

  (1) 音乐教育中舞蹈律动的概念。小学音乐课中的舞蹈律动就是将音乐的学习与身体的运动结合起来,用身体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理念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舞蹈、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倡导将音乐与舞蹈教学相结合。艺术课程标准也提到“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促进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认为音乐教学与舞蹈律动教学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1] 因此,将舞蹈律动教学融入小学音乐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3) 为音乐课程注入新活力。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音乐教学,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而舞蹈律动教学恰恰能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可见将舞蹈律动融入音乐教学十分必要的。

  2.舞蹈律动融入音乐课程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一般通过播放歌曲、带领学生演唱歌曲、讲述歌曲背景等方式进行授课,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对单调乏味的课程丧失兴趣,不能引起对音乐课程的重视。[2]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在单纯的欣赏和演唱歌曲无法满足他们旺盛求知欲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舞蹈律动教学,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点燃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例如在教学《数鸭子》这首歌曲时,在唱到“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的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歌词和韵律进行数数指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丰富的阶段,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加入舞蹈律动教学,就是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舞蹈律动时,教师应该以鼓励的态度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基于音乐节奏进行个性化创作,让学生在创新舞蹈律动动作的过程中,把握音乐节奏,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一首歌曲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进行拍手、走动、跳跃等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舞蹈律动,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的个性化创作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音乐的审美。

  (3) 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学习疲劳。我国目前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容易对学习感到疲惫和厌倦。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不仅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为了使学生在巨大的应试压力中,缓解对学习的疲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音乐教学模式也需要变革,将舞蹈律动融入音乐课堂,不仅能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因长时间学习而带来的身体上的疲劳感。在学生长时间学习后,播放一些节奏轻快活泼或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律动,缓解学习的紧张感,让学生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放松,安抚学生疲倦、厌烦的学习情绪,保证接下来的高效学习。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