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以“美丽家园”单元为例

作者: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 邵奕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0-31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聚焦深度学习,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音乐课“提质增效”的方法与途径。逆向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引导教师以全新的视角、发展的眼光重构音乐课堂,整体优化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本文以小学音乐逆向教学设计实践与应用为目的,探索以理解为核心的实施路径,从而总结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概念;大单元教学;逆向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释义

  19世纪,德国“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在谈论艺术美学时曾说过:“艺术家以美感为前提,他不想也不能创造美感。因为要想使我们发觉他的作品是美的,要想使我们对他的作品有所感受,他就必须‘假定’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一种艺术感存在,他只能培养美感,只能给予美感一个一定的方向。”可见,艺术家的逆向思维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艺术的传播力。

  我们知道,“在明确了某个活动要达到的结果或者目标,明确了评价这个结果或者目标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的方法之后,才能明确如何实现这个结果或者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借鉴逆向思维,并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呢?美国教育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迈克泰格在论著《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运用逆向思维模式,创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这一理论一经提出便为教育界广泛接受。逆向教学设计是两位学者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指向促进目标的达成。本文所涉小学音乐逆向教学设计是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依据预期结果设定评价标准,再根据预期结果和评价标准设置教学实施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方法。逆向教学设计发挥了评价诊断和驱动教学的作用,使教学与评价同步、同行螺旋式地上升,从而持续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下面,笔者尝试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指导音乐教学实践,并以“人音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丽家园”为例做详细阐述。

  二、小学音乐逆向教学设计实施原则与实践策略

  (一)实施原则

  第一,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原则。逆向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的整体角度出发,必须分析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评价标准,制订教学策略,以求实现教学系统功能的最优化。如果不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而是孤立地考虑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方面,就无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甚至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反作用。

  第二,评价系统的发展性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教学理念。逆向教学设计思路下的音乐课堂,必须关注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中要体现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教学过程的接受性原则。音乐课堂的逆向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目的,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因此,首先就要围绕评价系统,设计符合学生的需要,能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其次是增强教学活动的可接受性,创建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实施策略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的是“以终为始”,即从终点—想要的结果开始,将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即确定预期学习结果(预期目标)、确定评估证据(证实预期目标是否完成)、设计体验和教学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最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见图1)

  图1

  “美丽家园”这一单元选取了四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诠释单元内涵。其中,歌唱家乡的少数民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和《我的家在日喀则》,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聆听部分选编的两首蒙古族风格特点的作品—对唱歌曲《吉祥三宝》和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情绪欢快、形象鲜明。通过聆听和学唱不同民族风格特点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这四首作品均突出了本单元的主题—“美丽家园”。

  1. 解读单元内容,确定预期学习结果 (1)提炼单元“大概念”

  单元设计的前提是提炼本单元的“大概念”,即“学科体系中处于高层次、居于核心地位,能够统领学科知识,并对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更具影响力的观念、命题、理论、原理和概括”。

  针对“美丽家园”这一单元,我们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逐步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炼能够统领单元学科知识,并对学生学习与发展更具影响力的单元“大概念”。

  案例1

  (1)问: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美丽家园”,我们的“家园”美在哪里?

  思考:“美丽家园”这一单元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之情,通过欣赏、演唱各民族的乐曲和歌曲,感受家园的美,用音乐表达内心情感。

  (2)问:各民族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家园的热爱?

  思考:“美丽家园”这一主题明确指向“各个民族”,用歌唱和演奏来表达对美丽家园的爱,将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贯起来,第一个单元大概念便可概括出来—“音乐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本单元每首作品中都包含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与特点,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但是这样的大概念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够具象化。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大概念进行“形象化”处理,将其形象地表达为“音乐是各民族共同的语言”。

  (3)问:如何来表达各民族对家乡的爱?

  思考:本单元指向技能要素—民族音乐的特点,通过四首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趣味性,体验亲切、欢快、幸福、温暖的情绪;通过演唱、欣赏、表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提炼出音乐要素,将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深刻地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由此,我们提炼出本单元的大概念,即“音乐是各民族共同的语言”,这个概念包括音乐、民族、语言等下位小概念。在建构本单元大概念的过程中,学生首先会在具象的情境、亲身的体验中感知这三个小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连接,最终形成对音乐艺术形式的创造性理解。(见图2)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