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作者: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中心小学 梁素梅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0-15

  摘要:音乐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音乐教学被边缘化,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意义。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提升其审美品质,创新课堂音乐教学形式,增强学生艺术体验,提高音乐综合能力。立足于当前音乐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质,也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缓和心情,能显著调整学生的状态。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课堂的教学形式仍旧采用传统的知识输出模式,在课堂上以说唱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导致课堂教学气氛相对低落,缺乏灵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深化课堂内容,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

  在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即要注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习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等,给课堂的教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但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完全褪去,学校整体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一些音乐教学器材,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在上课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大多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浓厚,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不明确,从而促使教学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极大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不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要求。

  (二)小学音乐教学深度学习的意义

  从音乐知识的本质来看,音乐作品是一种作者的内在表达,好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形成家国情怀和爱国之情,也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感染。同时音乐作品本身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内在气质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从音乐作品的表达中获取精神力量,在压力较大和心情不好的时候进行自我调节,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音乐教学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依据主体原则,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原则是教师应当一直遵循并且落实的主要教学原则,即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学习地位,结合音乐作品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促使其在心理上与作者或者更多的听众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了解音乐知识的欲望,在提升课堂音乐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例如,《小春笋》是一首属于春天的、轻快欢乐的歌曲,能帮助学生缓解压力、释放心情。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一些教学情境,结合辅助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其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结合学生对春笋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讨论,并侧重阐述春笋的成长应当是怎样一种“音乐的感觉”,这时学生会纷纷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春笋在刚冒出头的时候有一种“冒泡的声音”、成长的过程则如同小溪欢快的歌唱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小春笋》,并配上春笋成长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将欢快的歌曲与视频里的景物结合起来,对音乐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学生观看完成后,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互相讨论春笋的成长以及在春天里发生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并以相互启发的形式提升学习体验。最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合唱,结合之前观看的视频、讨论的内容,促使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促进其情感升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主体原则展开授课,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教授乐理知识,提高学生音乐基础能力

  对音乐作品的深度学习决不能仅限于表面的认识,而是要了解一些乐理基础知识,由此深化到对作品文化和内在情感的挖掘,以真正理解音乐作品。对此教师也要注重结合教学大纲和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目标,给学生输出合理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例如,在教学《唱起来、跳起来》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前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从学生对音乐认知的角度设计相关课堂内容,如大部分学生的音乐乐理知识相对匮乏,针对唱跳合在一起的作品往往不容易跟上节奏。因此教师要由简及难地给学生导入课堂内容,如在刚上课时教师可将背景音乐和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从视频里人物的舞步与音乐节奏的拍子对比,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的规律,在高潮阶段,视频里人物的跳舞节奏明显加快,同时乐器弹奏也非常紧凑,可逐步过渡到对乐器、节奏以及音乐意境的学习和了解。为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学习,教师也可给学生播放演奏的过程,一般演奏者在演奏时都会跟着自己的理解或者节奏走,这能让学生直观了解这首曲子的节奏是如何演奏出来的,并和视频里的舞步形成强烈合拍,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加深对乐理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在课末教师也要就这部作品的乐理知识给学生做一个总结,并过渡到对其思想和内在文化的学习,给学生做好音乐学习的导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教授乐理知识,能较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三)坚持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但在当下,受到网络大环境的渲染,一些口水歌的爆红使部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发生偏差。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始终坚持一贯的审美原则,可结合一些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深度剖析,使其感受音乐的文化魅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品质。

  如今,很多网络红人会翻唱各种音乐作品,甚至将其改得面目全非,这会对学生的音乐认知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重点给学生渗透音乐的审美原则,即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为美,以低俗卖弄为丑等,先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音乐审美观念,然后再开展教学。例如,在《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教学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让学生的思想和感觉徜徉在欢快的节奏中,让学生享受这种音乐带来的美。然后,教师再给学生播放一些网络人士对此类作品的翻唱,引领学生进行对比,促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明确哪一种风格的唱法更为积极向上。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