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型(创造性表达)
创造性戏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教学手段,塑型是创造性戏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具象表达,更为准确地说,是一种内含音乐基因的戏剧元素的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因学生学情、教学场地的限制,以及音乐元素与对应的戏剧元素表达的需要具有一定预设性,使得课堂生成、学生的创意性设计与创造性表达具有一定即兴性。一般常用的方式有:体态律动、乐器演奏、歌唱表演、图形谱、旁白(语言)、声势、道具、手偶(影偶)等。下面笔者从角色塑造、情境营造、情节发展等方面,试述《那不勒斯舞曲》欣赏教学中戏剧化的创意表达方式—塑型。
1. 角色塑造
上文已经从定点的角度阐述了嘹亮的小号演奏出的旋律对应着公主的音乐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感知小号音色的同时,想象公主的高贵优雅。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何种方式去塑造这一角色形象呢?在笔者看来,角色歌唱是学生入戏的直接手段。首先,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主题音调;其次,发挥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贴近角色属性的歌词编创;最后,学生在赋予角色性格与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歌唱表演。由于《那不勒斯舞曲》主题旋律的节奏较为复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先抓取第一主题旋律的下行主干旋律进行歌词编创,歌词内容以公主参加舞会为主题(见谱例2)。在完成骨干旋律的歌词编创后,学生可以由易到难地进行完整旋律的歌词编创,歌词内容也可以逐渐深入,借其表达出公主想要参加舞会的意愿与感情(见谱例3)。值得一提的是,继编创歌词后,具有角色代入感的歌唱表演也是完成角色塑造的重要一环,这有利于学生做到感同身受,充分体验角色的情感,领悟音乐的形象,同时加深对主题音乐的感知与理解。
谱例2 主题旋律1主干音歌词编创
谱例3 主题旋律1歌词编创
2. 情境营造
情境营造可以通过非音乐类要素,比如图片、动画、故事、旁白等的辅助带领学生在乐曲开始之前预先进入情境,在乐曲进行中感受音乐故事的推动发展,在乐曲结束后延续戏剧故事的想象空间。例如,在学习《那不勒斯舞曲》之前,介绍舞剧《天鹅湖》的故事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在戏剧表演前,利用情境性的语言与图片带领学生进入王宫舞会,发挥想象创设公主优雅起舞的情境。情境创设的方式多样,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文本,挖掘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体裁风格、音乐作品的结构变化、音乐对比中所营造的情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例如,《那不勒斯舞曲》的B部分是以意大利塔兰泰拉舞蹈风格创作的,其突出的特点是力量与速度的变化,打击乐器强而有力的重音演奏与密集规整的音阶上下行的急速进行,共同营造出紧张的舞会氛围。如图所示,打击乐器演奏的重音(见图1)与旋律的进行(见图2)具有一定规律,有序的重音与旋律的上下行变化相呼应,营造出正义与邪恶力量对峙较量的画面。《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情境表演是指根据一定的情境和主题,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塑造、生活场景再现等。”(8)情境营造需要通过情境表演来呈现。在《那不勒斯舞曲》B部分的情境表演中,学生可以尝试利用声势扮演乐师的演奏,借助肢体律动表现假公主的舞蹈。在正义的乐师与邪恶的假公主角色互动的情境中,展现戏剧的矛盾冲突,从而推进戏剧情节的后续发展。
图1 B部分节奏数字谱
图2 B部分角色图谱
3. 情节发展
音乐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戏剧活动的方向,学生作为编创音乐故事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同时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教师需要研读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资料,给予学生相关的故事背景提示,引导其在一定的教学框架内进行高效的音乐戏剧编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将音乐知识点与戏剧元素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元素、音乐表达及音乐故事的发展。例如,在《那不勒斯舞曲》A部分的a、b两个乐段中,以体态律动的方式塑造公主踏着优雅的舞步来到舞会,而c乐段速度与力度的改变使戏剧情节发生变化,公主的舞步随之变为炫技式的旋转。在教学中,由于受场地空间的限制,这种芭蕾舞旋转式的舞步采用局部的手指旋转代替脚尖舞蹈即可;也可以利用手偶或者纸偶完成这段舞步的表演。此外,图形谱作为记录音乐的工具,如剧本一般,可以在进行戏剧表演时,给表演者提供情节发展的提示;旁白式的语言性描述也可以推动戏剧情节的转场,因此在教学中图形谱与语言旁白均可适当地使用。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受音乐作品时长和课时所限,在实际教学中,从音乐作品的理解到音乐戏剧的表演需要花费至少两个标准的课时。所以,在常规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和场地等不同情况,采用片段式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以上笔者从角色塑造、情境营造、情节发展等方面,以戏剧化的塑形方式对创造性戏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戏剧与音乐欣赏教育的融合方式是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灵活地进行多种方式的创新和尝试。这些多元的方式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更需要学生调动创意思维进行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关注音乐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
结语
本文从定点、勾线、塑型三个层面阐述创造性戏剧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应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定点侧重的是内含戏剧元素的音乐知识点的预设;勾线强调的是音乐元素与戏剧元素的联结,即用戏剧的方式讲述音乐故事、理解音乐内容;而塑型更加关注音乐的戏剧化呈现方式,以及借助戏剧表现音乐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创造性戏剧融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实践中,要始终以聆听为基础,以元素为核心,以情感为主线,并建立音乐元素与戏剧元素的联系;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塑造角色、体验情绪、创设情境、推动情节、制造冲突等,实现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戏剧的有机融合。总之,借助创造性戏剧这一形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与体验,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增强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与团队合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