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作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纳林希里小学 杨玉琴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9-24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德育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任务,将德育做好才能和智育、美育等联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联合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师要能看到德育教育、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价值,结合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尊重小学生的特点,将德育教育灵活地融合进教学中,为音乐教育、德育教育的共同进步提供条件。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一、小学音乐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意义

  在音乐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对音乐魅力进行感受,提高其学习能力,提升其音乐素养。而在德育教育、音乐教育的融合下,学生能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在学习中综合成长及发展。可见,音乐教学、德育教育的融合属于一种必然,属于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种内容。所以,在音乐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德育教育、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学习的要求得以满足。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1、突出曲目风格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的音乐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和道德思维的提升。歌曲演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引导学生想唱、爱唱、敢唱,教师在教学中要用优美的音乐节奏吸引学生,并在伴奏中尝试多种曲风,让学生在对比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借机渗透德育。由此,学生可以在无形之中提高对生活的热爱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在无形中接受德育。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为例,课堂中教师要分两步展开教学,首先,教师要完整播放国歌,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并说一说国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通过聆听和思考,学生可以总结归纳出国歌的主要特点为“雄壮”,乐曲旋律“雄壮”,歌词内容也雄壮大气。在问题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认真聆听国歌,加强对乐曲旋律和节奏的了解。其次,教师要抓住“雄壮”这一关键词展开德育,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国歌的主旋律是雄壮?为什么要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呢?学生则要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点回答“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了让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让我们懂得奋发学习、自强不息”……教师要在学生观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揭晓问题的答案,先利用多媒体介绍聂耳、田汉创作这首歌曲时的历史背景,即20世纪30年代,侵略战争的背景下,中国军民上下一心,为了保护国家,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奋勇杀敌,敢于抗争。基于此,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国歌可以时时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要珍惜当下和平的生活,奋发学习,努力成长,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可见,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发掘德育切入

  音乐教材在德育音乐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教师延伸学习内容的重要立足点,同时也能够为德育理念的渗透提供重要切入点。针对部分音乐课堂音乐教材发掘不全面的问题,教师可以从立足音乐教材出发,为学生整合与音乐曲目相关的教育资源,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创作背景和意图、作品情感态度等要素,将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衔接。

  以《我们的田野》的演唱教学为例,这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以“美”为主线,通过演唱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评价美、欣赏美的意识,初步激发小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此阶段,学生积累了一定演唱技巧和方法,但在抒情曲目上的表现力存在薄弱环节,从这一实际出发,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网络教育资源中与曲目创作背景和情感主旨相关的内容,拉近小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通过体会其创作意图、感悟主旨情感,深化学唱和演唱体验,既能够帮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自然抒情,提高表现力,又能够深化对本曲情感态度的理解,实现德育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抓住单元主题的引导作用,仍然以本课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整体以“美”为主要话题,曲目风格存在差异但在情感态度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教师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设计一个专题鉴赏课程,对本单元曲目进行总结,对情感态度进行升华,突出音乐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实现德育与音乐教育的有机统一。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