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各界更加注重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其中,音乐能够指引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激发他们对美和对世界的渴望,所以被学校和家长格外重视。尤其是小学生的心智处于萌芽阶段,雕塑性较强,能够更好的汲取新的知识,因此音乐课的教授就格外重要。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结合一些教学案例针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的研究内容,希望为从事音乐教育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策略研究;
音乐是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是洗涤心灵的妙药。音乐其实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它由无数个音符组成,没有实体,转瞬即逝。但它又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正是因为它没有实体,一切都依赖于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有些节奏会让人联想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些节奏会让人联想到潮湿的林中小路,有些节奏会让人联想到悲伤凄美的离别⋯⋯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会把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感受融进音乐中。一些特别喜欢音乐的学生嘴里时常会哼着一些自己“发明”的小调。这就是他们在即兴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呢。说到学音乐的学生,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常常是有气质、有品位,这是因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与欣赏能力会自然反馈到日常生活中。长期有音乐陪伴的学生情感更加丰富细腻,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着更高雅的气质,也有着对世界更深刻的感受。
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更关注的是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通过提供全方位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的同时,帮助学生开阔了音乐视界,调动学生的感知发展,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的素养与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音乐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创意表达三个方面。一、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的审美能力体现在学生对于音乐的自我鉴赏能力,也就是美育上的培养。学生通过音乐中的艺术性,用表演音乐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体会其中的美。二、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的感知能力主要是孩子对音乐的辨识。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能够直接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辨识音乐中的情感与风格,帮助孩子思考,进而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三、音乐的创意表达:音乐的创意表达就是让学生能够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音符的传递,有规律地加以描述出来。其中在想象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发散性思维。音乐是灵魂的寄托,也是一块广阔的沃土,学生就像一棵脆弱的幼苗,需要栽培与灌溉才能茁壮成长。所以在学生时期不要吝啬对他们的培养,音乐教育是一件需要从小做起的事情。
一、创设游戏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
音乐课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形象性与代入感的特点。节奏是歌曲的骨架,学生学习歌曲的必经之路。那么在节奏学习上,教师就要动脑筋开发出一些小游戏,来辅助学生既能学会,还能学懂,更要学通。学习节奏,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每节课掌握歌曲本身的节奏即可。而是长期通过稳定节拍,去感受节奏的变换,从而准确的辨认其名称和节奏,强弱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等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快理解节奏时值,了解如何将节奏通过游戏形式呈现出来,更有趣味性和实效性。把游戏还给孩子,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寓教于乐,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一些闯关类型的游戏环节,对于学生学习知识要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歌曲前,利用节奏卡翻翻乐,提前渗透本节课程的乐句节奏型。学生可以通过节奏卡上的变化而有新鲜的感觉,可以设计多样的闯关形式。先从简单的节奏卡片开始,过程中加入节拍器这个道具,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帮助学生更稳定地掌握固定拍。
例如,在学生学习节奏时,通过拍手模仿小游戏,培养内心倾听能力,节奏模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倾听时,学生要专注地用耳朵辨别声音的数量和敲击的快慢,从而更加准确地跟随击拍。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着不同的节奏型。《春晓》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首歌,在朗读诗词时,就采取了接词节奏游戏。可以加入拍手、拍肩、跺脚等肢体声势,朗读或说唱更有韵律感。其次,《小雨沙沙沙》歌曲节奏欢快,学生非常喜欢,借助节奏卡和呼啦圈的趣味组合,在掌握节奏时,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挑战和尝试,歌曲也掌握的很好。音乐和体育本身就是学生活动共同体,在教学课堂上,体育运动时会播放音乐,演唱歌曲时也需要添加律动游戏。艺体融合,这不仅是突出学习的层次性,而更然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在音乐课程中游戏化教学是非常有意且有益的。借助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调动和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丰富教育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游戏的合理性,层次性,递进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