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这是对中华儿女下一代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的文化培育,从教育入手形成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从而形成对祖国、对民族、对地域的理解与热爱。”不仅如此,在《课程标准》中,还凝练了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其中沿用了2017年高中艺术课程标准的“文化理解”概念,这同样也是对国家政策“文化自信”的进一步细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方少数民族音乐资源转化成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或者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悟,从而培育学生爱国情操,落实文化认同与自信。本文将从贵州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入手,以安顺地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为例,探讨民族音乐进小学课堂的相关措施。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概述
据统计,贵州省内的少数民族有49个,在2021年的人口普查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其中最常见的聚居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瑶族等。贵州地区历史悠久,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并且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音乐正是其中璀璨的瑰宝。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民乐不论是音乐审美价值还是开发研究价值都极高,内涵形式绚丽多彩、极富特色。如分布在铜仁市的土家族民歌包含了山歌、打闹歌、劳动歌等。又如贵州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仡佬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遵义、安顺、真元、道真等地,其民间歌曲包含了古歌、达以(爱情歌曲)、达以拉卑(儿童歌曲)。又如在贵州高原南隅的都柳江畔,是水族的栖息之地,在水族流传着歌曲、说唱等音乐形式。贵州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为充实我国的民族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贵州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有不少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侗族大歌、安顺地戏、苗族木鼓舞、布依族八音坐唱等。
安顺地区小学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现状
近年来,随着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重视,贵州地区丰富精彩的民族音乐被不同程度地引入音乐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也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贵州地区范围内人们也逐步意识到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的深厚内涵是音乐教育的优质素材,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进程的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运用备受关注。安顺地区位于贵州中西部,距离省会贵阳仅90公里,笔者有针对性地在安顺市内选择几所小学展开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的现状调查,根据分析得出安顺地区小学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实施路径单一。一般而言,主要实施方案有两种,方案之一是将民族音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方案之二是将少数民族音乐作为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以安顺市第一小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带入部分民族音乐内容,在学校社团如合唱、民乐、舞蹈的活动中加入一些民族音乐的内容。
其二,对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开发较少。贵州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然现阶段背景下安顺地区小学将其开发运用至课堂教学中的为极少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仍以统编教材为主,教学环节也主要是教材内容的鉴赏、演唱,对于民族音乐的开发非常有限。
其三,教师缺乏专业的民族音乐素养。现阶段安顺地区小学音乐教师均来自省内几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具备小学音乐教学的能力与资质。且部分以钢琴、声乐作为主修的学生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强。但较少有教师对民族民乐、地域文化有深入研究。
安顺地区小学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措施与建议
从教学资源来说:加大比重,开发校本教材。资源是教学开展的基础,贵州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具有文化的敏锐度,善于发展适用于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资源。如在现有教材中去发掘、拓展、整合与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相关的资源来展开教学,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实现内容的衔接与过渡。又如可以在教材中涉及其他民族音乐形式对比贵州地区的本土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又如教师、学生可以以此作为研究,选择适用于小学生的相关内容,整编形成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学生的地域教学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