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体验。通常来说,音乐的美是从旋律、歌词以及表演等多方面传递给人们,并引发人们审美共鸣的。如果一个人可以长时间接受优秀音乐的熏陶,那么他的艺术审美和情感追求,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和升华。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日常的音乐听赏课,并在音乐听赏课上融入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个性。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引入一些与音乐相匹配的意境和画面,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冲击下,逐渐沉浸其中,从而主动去发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
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也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些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展现着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民族音乐,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民族音乐教学,并挖掘民族音乐背后的乡土特色,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乡情感。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好备课准备,将音乐课堂与教学内容紧密联合,并在具体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价值,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都能围绕引领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和体会德育教育价值进行,引导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中更好地汲取音乐知识,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及德育内涵,从而真正发挥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实现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结束语
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教师不只要教会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并通过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进行拓展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借助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家乡情感;通过音乐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等策略,将德育教育与音乐有机融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当然,上述这些策略并非完善,还需要各位同行共同努力,围绕“音乐”和“德育”两大要素,探索更多更加完善优质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慧萍,阮菲菲.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J].成功密码:综合版,2021(4):92-93.
[2]杨新超.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J].东西南北:教育,2020(24):218.
[3]高羽.营“艺术”课堂,觅“德育”空间——浅谈小学音乐与德育教育整合探究[J].中国周刊,2020(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