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探究提高小学五年级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完小 卿霞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8-27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翻开任何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都不难发现,华夏祖先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奋斗的汗水。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也具备了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对音乐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学五年级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应该结合以下几种层面进行探究。

  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灌输式教学模式仍占主导

  在目前我国的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中,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占比较大,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创新缺乏动力,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关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长远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束缚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总结好的知识,甚至是以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当面对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或题型变换时就束手无策。如果教师不能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将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来极大阻碍。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待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代表着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五年级音乐合唱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同时,由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也使得学生习惯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缺乏自主的规划,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没有独立解决的能力,这种一味依赖教师和家长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3、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急需创新

  在实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音准,传授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要求学生学习气息控制的方法等,不同的知识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保证教学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合唱教学,但是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很多时候都仅仅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给出的有限的歌曲进行反复合唱,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使合唱教学课堂较为单一沉闷,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合唱知识技能的欲望和兴趣,使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导致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想之中的效果。

  二、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合唱的热爱

  1、使用乐器合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课堂合唱上,一部分乐曲可以利用乐器来进行演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跟进创新,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美的时候,既能开拓视野,又能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吸引学生不断投入到歌曲的合唱练习中去。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在加入乐器演奏以后,乐器演奏旋律需要小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进行配合,从而对合唱的音色、节奏等给予改变。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可以促进小学生合唱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长久坚持下去小学生的合唱水平会显着提升,并且逐渐具备更强的自信。同时,合唱属于一项集体活动,通过乐器演奏的增加,也可以实现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在合唱中加入乐器以后,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分析在合唱过程中更好的配合乐器演奏,从而表现出更加和谐的合唱表现效果。这一过程可以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为了集体共同的目标学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合唱学习目标的完成。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