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教学《我爱中华》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合唱中加入钢琴演奏,在这种后节奏强烈的歌曲中,钢琴的演奏可以表现出更强的冲击力,学生的合唱水平也会在明快的节奏中快速提升。或者,在教学《撑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竖笛演奏加入到合唱教学中,这首歌曲具有简单的节奏,可以采用分声部自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歌曲旋律进行学习。在教学初期可以让学生模仿音乐节奏进行哼唱,在分组指导过程中学生会有跑掉的现象,之后可以让几名学生使用竖笛演奏简单的旋律,其余学生跟着旋律一起唱,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识读乐谱、熟悉旋律过程中,可以借助器乐来固定音高,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想象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这些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碰撞,笼统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加以束缚,出现了大部分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不会犯错就是课堂质量好,而一小部分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问题频发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在课堂中越提出问题的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并善于提出问题,使自身的问题得以解决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合唱作品中蕴含着充沛的情感,采用自然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情绪和演唱氛围,促使学生将情感通过歌声完整呈现出来。传统的合唱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表达意愿。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需要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调整创新教学方案,创建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打造灵动自然的教学环境。
3、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案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以合唱教学为核心,在进行音乐合唱教学中要以音乐的音律美来渲染学生,音乐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以此来陶冶学生,从而促使学生慢慢形成音乐审美能力,拥有一双发现音乐美的眼睛。为加快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在合唱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做到这些,学生才会慢慢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从而促使学生对音乐有深刻领悟。教师要积极指引学生,从而做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使其终身受益。
制定合理目标,让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减少挫折和少走弯路。如果目标模糊不定,教师可能就会迷茫从而忽略教学中的某些重难点。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整合性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式联系更为密切。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传授讲解作为枢纽,新型教学模式是小学音乐课堂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与老师产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保持学生轻松愉悦学习的心情,从而高效的掌握学习音乐的技能。因此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讲解传授的方法,而且更要重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变化以及技能的培训。同时也需要教师为了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因材施教制定一些相关的教学环节。
三、合唱教学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以及激发其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意识是当下小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势在必行。合唱教学中,小学生不仅要呈现出自己最佳的状态,还要默契地配合同学的表演,让合唱达到最优的效果。合唱的训练可以加强学生互动,使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将教学目标放到培养小学生的个人整体素质上。合唱练习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和不足,进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完善自己。音乐合唱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情操,进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正确地树立“三观”。
2、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音乐素养
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并不单单是深化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动手美化这个世界。在集体的合唱中,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作品的意境美,在“听人唱”与“自己唱”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一部好的合唱作品要求学生把握好每一个声部的音准和节奏,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个人的音乐水平都要达到一个相同的高度。在合唱中想要提高音乐的素养就要从训练节奏开始,可以说如果音乐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那么节奏就是红绿灯,它将杂乱无章的声音有序地组织起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就观察到通过合唱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节奏不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