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合声律动·唱响课堂——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研究

作者: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魏雯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8-04

  (一)合唱渗透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且接受能力不强,他们仍然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实现合唱概念的渗透,引导儿童通过简单的律动区分歌曲声部。例如笔者在《小乐队》的教学中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你们能不能听出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几种乐器呢?在歌曲中出现这种乐器时我们模仿演奏这种乐器的动作好不好?”这种游戏方式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纷纷开始模仿敲鼓、拉小提琴、吹单簧管的动作,虽然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们这些乐器是出现在不同声部之中,但是学生们已经通过演奏动作对声部概念形成了初步认识。又如在《法国号》的教学之中,笔者在学生们完全掌握了这首歌的演唱方法后将学生们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学生演唱歌曲,而另一个小组学生则模仿法国号的声音,这很快就调动起学生们的情绪,他们积极地唱歌和模仿,不同声部的融合获得了良好的演奏效果,课堂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学生们对声部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长音或休止符处加入衬词是最简单的二声部训练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展开灵活的教学训练,例如笔者在《粉刷匠》的教学中就采取加入伴唱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可以发出“刷刷刷”的刷墙声,二声部的学生只需要演唱很简单的词,这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与训练。

  (二)轮唱过渡

  轮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先后演唱同一个旋律,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合唱方式,通过轮唱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对合唱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适应合唱演唱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教材及其它音乐素材中选择适宜学生展开轮唱的音乐作品,带领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和感悟轮唱。例如《小红帽》、《音乐小屋》、《小蜜蜂》等等作品都是非常适合通过轮唱方式演唱的,通过轮唱实践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多声部听觉能力与协调能力,为合唱能力的有序形成奠定基础。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首非常适合儿童轮唱的音乐作品,这首作品内容充满童真童趣,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们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从开始演唱,另一部分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两小节后加入,这首作品的二声部旋律直接重复一声部,学生们能够很容易地实现两个声部的衔接,教师通过手势的方式提醒学生加入时机和两声部收声时机,确保两个声部都能够清晰独立地呈现。轮唱训练带给学生们非常有趣的歌唱体验,同时也成为合唱教学的重要过渡。

  (三)器乐合奏

  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比较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如果直接开始二声部合唱教学对学生们而言较为困难,这是教师就可以利用打击音乐伴奏的方式展开器乐合作训练,配有打击乐伴奏谱的歌曲可以视为多声部音乐素材。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开始基础器乐合作训练,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多声部听觉概念,例如响板、沙锤、三角铁等等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常用乐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简单的乐器带领学生们展开器乐合作练习。例如在《噢!苏珊娜》的教学之中,笔者首先带领学生们掌握整首歌的演唱,随后将学生们分为三个小组,各个小组学生分别负责旋律演唱、敲击沙锤、敲击小鼓,各个小组学生轮流交换任务,演唱时由乐器小组提供伴奏。每一个小组学生都需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节奏声部,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的节拍,最终形成不同节奏声部相互重叠的“合唱效果”。器乐合奏的训练方式能够实现学生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的全面训练,为后续合唱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支持。

  (四)完美演唱

  很多学生们在经过前期的学习铺垫后已经能够顺利完成二声部合唱作品的演绎,但是学生基础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所有学生无法完全保持在同等发展水平,各个班级间同样存在着学习效果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总体与学生个体的多样性,根据班级发展水平制定适宜的最近发展目标。例如基础好能力强的班级可以进行二声部合唱作品的完整训练,而无法达到完整演唱水平的班级则可以只演唱部分作品或适当降低作品难度。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也要对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保持关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合唱之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坚持因材施教的同时不要伤害学生们合唱的积极性。例如音色亮嗓门高度学生可以负责一声部演唱,音准稳音色略暗的学生可以负责二声部,音准差节奏感强的学生可以使用打击乐负责伴奏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观察学生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与优势,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获得展示机会并不断进步,让合声律动真正唱响音乐课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