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阶梯式教学实训基础上,以学期为单位,设置定期考核制度,对于各梯队的教学与实效有着直接的评析判断。实训教师团队和指挥要及时总结、发现各阶段需要调整、提高、改变的教学实训内容,比如音准、节奏、发声练习、气息控制、声部配合、音乐表现及多元化合唱作品代表的演绎等等问题,从合唱团综合能力表现方面寻找、获得更优质的教学方案,不断提升梯队教学实训效果。同时,定期考核也是检阅每个梯队的学员阶段性学习演唱、表演等能力的主要手段,适时发现每个学员阶段学习的效果及问题,并由此做新的建议和教学安排。在考核中对于达到阶段性教学培养目的和演唱表演能力的学员,推荐晋级至更高梯队,为选拔团员、梯队衔接做好主要考核输送工作,为最佳表演梯队储备更多更好的优秀团员。合唱团一套完整的教学实训团员阶梯式培养机制,对于保证合唱团的团员水平能够稳定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在长期演唱实践过程中继续发现探索更高的音乐追求,引领表演团队一直与时俱进,在音乐风格及演唱表演形式上融合更多元的艺术元素,保证表演团队的实力水准,这也是梯队实训持续有效、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四、结语
实践研究证明,要组建更加专业、优秀的童声合唱团,解决合唱团受年龄、能力等客观问题限制的团员需求的教学难点、重点,必须构建梯队式童声合唱团教学实训模式。其主要实效是能够合理分层学习,阶段性解决合唱团团员专业问题,循序渐进地提高专业基础能力。基础班实训教学应偏向感性,多以引导性的教学手段,象征性的比拟与模仿为主。通过不同的教学启发,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特点,由此产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兴趣,调动学生合唱的积极性,从声音的形象效果中感受合唱的魅力。中级班的实训教学逐步注重声部的听辨与协调能力,进入理性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尝试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比如分组训练法、干扰分裂法、自我评析法等,渐进有效地多方位协同培养学生合唱多声部的感知与控制协调能力,在不同因素中寻找声音的和谐度与包容美。进入合唱团表演梯队,学生身体素质及专业基础能力都比较成熟,团员已经具备展演能力。这一团队的组建源于基础班与中级班的培养模式,合理挑选出各声部主力团员,实训综合了感性与理性的教学方式,能够自主判断音乐的主要风格与演唱特点,熟悉指挥的要求与提示,对于音色及音乐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团体协作能力,适应不同舞台表演环境,在演唱表演中互相寻找、辨别声部存在,呈现最佳音乐效果。
综上所述,一支优秀的童声合唱团,必须具备科学的配套教学梯队,辅以严谨的教学执行力和组织纪律,在阶梯式教学实训课程设置中以音乐基础训练为主要内容,以音乐听觉感性为诱导,在梯队实训培养中学习、积累庞大的、多元的合唱曲目,呈递进式夯实音乐基础及表演能力,更加便捷的为合唱团表演梯队输送优秀合唱团员,让孩子们有序渐进地形成自主积极的合唱学习能力,保证合唱团专业、统一的表演水平,实用有致,是值得推广普及的童声合唱团教学实训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孟凡娟.浅谈童声合唱教学的功能和训练方法[J].大众文艺,2019(07):231-232.
[2]尹正文.论合唱教学中儿童自我价值的实现[J].文艺争鸣,2019(08):205-208.
[3]张琳琳.浅谈童声合唱训练与表演[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9):168-169.
[4]王燕平.童声合唱排练中常见问题的解决[J].黄河之声,2012(09):109-111.
[5]孟莉萍.童声合唱训练方法探究[J].音乐天地,2016(12):40-43.
注释
1韩德森、孙莹:《童声合唱教学策略探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第94-96页。
2张露:《让指挥的语言化作心与心的共鸣》,《乐器学堂》,2013年,第11期,第6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