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化”的教学内容还体现在:教师所教授的舞蹈远远超出儿童所在年龄所能够表现的语言与行为。直接搬来成人舞蹈的内容进行教学,或是在儿童舞蹈中硬性加入一些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电视元素等,再或是在舞蹈中特地加入一些让儿童进行“炫技”的部分,来吸引眼球……这类的教学内容都会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更无从谈去表现、表达情绪与情感了。
(三)儿童舞蹈缺乏情感的表达
人们常说,好的舞蹈能够打动人的心灵,而其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它具有感染力,是因为舞者赋予了情感,让舞蹈充满表现力。但如果舞蹈教学只要求动作的规范性、技巧化,而忽视了每一支舞蹈背后所传递的情感,那舞蹈艺术的真正魅力也就丢失了。如果只通过不断地排练、不断强化的方式,让儿童做到动作的整齐划一,让整体的舞蹈看似“天衣无缝”,那这样的舞蹈最多只能被称为“规范”,而绝非“动人”。没有情感的舞蹈动作,机器人似乎也能胜任,那样便真正失去了舞蹈的价值、失去了舞蹈所变现的美、失去了艺术的意义。
二、有利儿童舞蹈学习兴趣培养的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吸引孩子关注的最佳方式。当我们对一件事始终保持兴趣时,完成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一定是乐此不疲的。我们会愿意去不断尝试、主动探索。保持兴趣,保持热忱,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对待儿童学习舞蹈,教师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一)合理安排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 1.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
儿童的身体尚处于发育期,具有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维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等特点,这些也决定了儿童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因此,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难度、强度,不能够超出儿童的身体承受范围。同时,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够成熟,自控力比较低,对较复杂事物认知能力差,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因此,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动静结合”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尝试利用舞蹈赏析或者绘本阅读活动增加“静”的时间,把动静有机结合,让儿童得到身体的休息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舞蹈鉴赏力、理解力与感受力。
2.儿童舞蹈的教学内容即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同时也要兼顾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
儿童的特性就是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与探索、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调动儿童的好奇心,运用儿童喜欢模仿的特点,带领儿童一起来观察、探索、模仿,在同一个主题下共同创造和想象,以此调动起儿童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二)运用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
儿童天真活泼,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对外界的感性认知也远远大于理性认知,喜欢对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模仿和想象来进行学习。因此,舞蹈的课程内容可以尝试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儿童观察舞蹈动作中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或事物,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某个动物形象的舞蹈,在学习之前给出“动物”的主题,让儿童去观察真实的动物形象,再请他们进行创作、展示,最后再进入舞蹈组合的学习。
儿童的思想没有被禁锢,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舞蹈教师可以尝试在技能动作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自由舞蹈的环节,让儿童不仅学会他人的舞蹈,还能够找到自己的舞蹈语言,建立起对舞蹈学习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每次都为儿童留出一段时间,运用音乐、道具、故事等方式进行引导,让儿童跳出自己的舞蹈。以此吸引儿童,找到舞蹈的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来。
(三)加强教学活动的游戏性
如前文所提到的,儿童较成人来说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好游戏的特点,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应多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游戏性”应当成为儿童舞蹈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例如,在儿童地面前压腿练习时,教师可以运用语言进行引导,将自己想象成一个鳄鱼的大嘴巴,每压腿一次,就想象自己吃到了一条美味的大鱼……如此进行压腿练习,既能让儿童以想象为动力,带动身体舞蹈,同时整个练习过程充满趣味,不再枯燥乏味。舞蹈游戏可以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体与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缓解疲劳,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