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好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更好融入课堂
小学阶段一节课通常只有40分钟,而且一个星期通常只有一节课,想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将教学任务完成,让学生不光能够理解作品而且能够喜欢上音乐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对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教师们都要进行精心设计。音乐是流动的语言,呆板的、纯说教式的上课方式是低级的,枯燥的,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要在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音乐并不仅仅只是陪伴他们小学生涯,合理地对学生们进行教育,会让他们一辈子都受益无穷。
1. 在听中思考
“每一个优秀作品的诞生都有它背后的意义”。音乐作品同样也是如此,当我们能够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时,我们对它的理解就会更多一分,所以在上课时,教师不能只是翻开书,告诉同学们今天要上的内容是什么,播放音乐,完毕。而是应该在播放音乐前对曲子的创作背景做一个简单的讲解,讲解后设置几个贴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这样做既可以让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化,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譬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一节欣赏课内容是独奏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可以在播放歌曲前询问学生看到这个名字时心里面有什么感觉?感觉这个歌曲的氛围是怎样的?当学生们发动脑筋思考回答后,教师再告诉他们有关歌曲的一些内容,教师直接说和教师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再说这两种效果是不同的。之后教师可以再询问学生有没有人了解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如果有人知道的话可以请该同学做些讲解,如果没有人知道的话那老师就要对其进行讲解,通过这首作品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是在艰难困苦中站起来的,用音乐让学生感受历史。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生距离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越来越远,他们一出生就落在金摇篮里,嘴里含着金钥匙。音乐是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荣誉感的媒介,教师要好好抓住这类歌唱历史的歌曲,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家强大之前的心酸苦楚,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这首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先进行生动的讲解,之后播放合适的视频,让学生在画面和语言的双重震撼下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之后其他环节更方便的进行做好铺垫。
2. 在说中交流
在音乐欣赏课中听很重要,说也很重要。但是说并不仅仅只是教师说,学生也要参与其中,在说中促使双方进行思考和提升。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不能完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是应该智慧地引领着学生,带动学生的脑筋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很活跃,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教师需要时刻牢记这一点,在课上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唤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中,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转动脑筋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交流是欣赏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交流教师不光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当学生的思想开小差时,通过交流也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上。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分小组交流,学生自己选择搭档交流,教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等等。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为例,这首歌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插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真挚的感情。
3. 在看中感受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们往往会根据所欣赏的作品设定教学程序,执行的教案显得很机械,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课堂往往会失去生命活力,学生学得很被动,这种课堂是感受不了欣赏音乐的力量、体会音乐美感的。面对这一现状教师们想要改变的话就需要在上课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录像、投影、动画片、制作课件等方式直观地展现乐曲,采用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使用这种方式也会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在上一年级下册欣赏课《勇敢的鄂伦春》一课时,对于鄂伦春民族许多同学感到很陌生,而且对这一民族的生活习惯也并不了解,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有关这个民族的视频,在上课时通过视频的方式将鄂伦春民族的生活习惯、装束等内容进行直观呈现,这样学生对这一民族就会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欣赏乐曲时也就能够对乐曲的理解更深刻,这种方式在欣赏课中的效果是十分突出的,而这种效果的实现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单纯的音乐手段是无法达成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课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通过它,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乐曲所创作的背景是怎样的等等,用“看”清晰地领悟到在学什么,又是怎么学的,这样保证了音乐课特有的教育功能,体现了音乐本色,凸显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