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通过舞蹈律动,加深学生理解感知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基于音乐作品产生的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匮乏,不能深层次地对音乐作品内容进行感知,阻碍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增强。所以,音乐教师要发挥舞蹈表情的作用,以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音乐作品的精髓,使得学生感悟音乐歌曲的情感,减小学生音乐舞蹈学习的难度,进一步促使舞蹈律动发展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驱动力。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音乐舞台剧,组织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演员的表情动作和舞蹈律动,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强烈的刺激,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音乐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够自由演唱歌曲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学习感悟,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演绎音乐舞蹈,学生发挥想象力深层次与音乐作品进行沟通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潜移默化地健全学生的人格。
2.3 通过舞蹈律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新课改条件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教师要通过舞蹈律动,强化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充分融合舞蹈音乐课堂和学生,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便捷条件,加深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喜爱,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音乐,体会舞蹈律动带来的满足感。例如,在学习《健康歌》课程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是4~6人,鼓励学生小组成员自主编创舞蹈,一些学生在“笑容可掬”时做出微笑的表情,跟随音乐微微弯腰表示对他人的热情;一些学生在“健康的人快乐多”时做出高举双手哈哈大笑的动作,流露出健康的人多么快乐。由此,学生积极在小组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完成音乐舞蹈的过程本质上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2.4 通过舞蹈律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成功的音乐舞蹈课程教学需要良好的学习气氛的支持,所以,音乐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和平民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深入掌握音乐知识。教师给学生设计舞蹈律动活动,能够起到烘托教学气氛的作用,增强音乐舞蹈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以免出现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的情况,确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田野在召唤》音乐歌曲时,部分学生会在课堂时间进行过半时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歌唱排龙”舞蹈活动,组织学生以学号为基础,每一位学生演唱一句歌词,以舞蹈动作与表情为主向他人传递歌曲的含义;鼓励每一名学生对上一名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总结与点评,发挥舞蹈律动的优势,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音乐课堂中,持续营造轻松与活跃的学习环境。
2.5 通过舞蹈律动,陶冶学生情操
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音乐,组织学生以“简单地听音乐”为入手点诠释音乐之美,结合音乐进行再次创造,增强学生创造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关注学生自我潜能的挖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运用舞蹈律动元素强化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悟,赋予音乐舞蹈活动一定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意义,使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更加丰满与灵动地做出动作,使其自身的情感与心灵都得到音乐的渲染。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集体舞,组织学生通过舞蹈律动充分想象自然界百花绽放的美好景象,对这一景象进行模拟与创编。一些学生做出双手微合的动作,代表着含苞待放的花朵;一些学生把双手举过头顶,做出波浪形的动作,代表着正在开放的花朵;一些学生弯下身子,把手向下舞动代表着绿叶的发展过程。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即兴进行舞蹈律动创作,真切地了解音乐的欢快与节奏规律,洋溢着热情四溢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还可调动创造欲望,感受音乐的美妙。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舞蹈教学课程中运用舞蹈律动元素,加深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舞蹈创造能力。音乐是舞蹈之魂,教师应全方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舞蹈才能,舞出个性,绽放生命灵性之花,把小学音乐舞蹈教学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