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小学阶段音乐合唱教学现状,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整体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掌握合唱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合唱与理论课堂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探究如何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就要注重音色之间的搭配以及声部之间的配合,并将合唱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一、小学阶段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一)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音乐合唱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教师大多忽视师生间沟通互动的重要性,而是以自身教学为主导。这使得学生缺乏及时的合唱技巧指导,制约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过于单调
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齐。开展音乐合唱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合唱基础方法的掌握程度,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的素质与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若教师不能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不利于合唱教学的有效推进。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过于单调,这也会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效果。[1]
(三)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开展合唱教学
小学生思维活跃,时常蹦出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且活泼好动,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学习。而教师往往按成人的办法进行教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实现合唱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合唱时,应始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穿插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或利用体态律动,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促进音乐合唱的有效开展。
二、提升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学生特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在音乐合唱课堂中很难一直保持认真的学习状态,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也相对活跃。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合唱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新鲜事物引入课堂中,或是利用游戏互动来拓展小学生的音乐思路,使得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唱技巧以及理论知识的全过程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合唱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有效运用合唱技巧。
1.创设生活情境
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可将生活情境引入合唱教学中,以此来增进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学习苏少版一年级下册《萤火虫》为例,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将情感调节作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合唱曲目中蕴含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使得学生进一步认知事物、人际关系、学习环境等。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萤火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萤火虫的外形;其次,鼓励学生在小组或是班集体中进行讨论,探讨萤火虫的外形特点以及特别之处,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萤火虫飞舞起来像什么?”;再次,播放《夏之夜》,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躺在草地上观赏萤火虫的场面;最后,引导学生将情感通过合唱表达出来,同时注意控制合唱的速度、力度以及节奏,这对提升音乐合唱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引入游戏,活跃课堂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音乐合唱教学中灵活引入游戏环节,可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苏少版一年级下册《唱着儿歌去劳动》这一课中的《快乐小木匠》时,教师根据《快乐小木匠》的节奏、旋律、歌词等来设计游戏,将游戏贯穿于整个合唱教学中,让学生熟知曲目中的音符,并运用身体去感受曲目的旋律。这不仅能增添学生的乐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上需要用到的教学道具,同时精心设计游戏过程,将角色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其次,教师可使用道具摆出小木匠工作时的动作,并向学生提问“猜猜老师在做什么”,并由一位学生召唤“来干活喽”,其他同学回答道“来喽”,让参与合唱的同学摆出一系列的劳动姿势,为展现出完整的劳动情境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起头带领学生演唱《快乐小木匠》,以此提升音乐合唱教学课堂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