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建构多元融合模式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作者:江苏省启东中学 季晓琴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4-29

  (一)渗透传统文化,整体式解读

  我国的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如诗歌、戏剧等。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很多创作者都在积极探索与传统音乐的融合,其中很多作品也得到了现代中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现象,结合教材,开展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整体性理解,避免片面解读。

  例如,川江号子是四川、重庆一带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文化符号之一,是民歌的一个典型代表。现代的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用到四川话,学生们对地方语言一般都会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四川话”为切入点,开展民族音乐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仔细聆听川江号子的演唱形式、速度和旋律等音乐要素,另一方面,让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节奏、速度和唱腔等音乐特征。同时,为了有效活跃气氛,教师还可以尝试将歌词部分用普通话、四川话和本地方言进行演唱,通过对比来增强学生对川江号子的感觉。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片段的练习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让渗透传统文化的课堂像“川江号子”一样豁达、乐观。

  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教学不能局限于音乐理论的学习,学生鉴赏热情的提升往往更容易在一种“恰如其氛”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丰富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知。

  (二)尊重自我色彩,个性化解读

  高中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他们日常接触的音乐多为流行音乐。但教材中流行音乐部分非常少,进而音乐鉴赏的参与积极性会受到影响。音乐鉴赏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流行音乐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尊重他们的爱好,开展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中国通俗音乐”时,教师可以跳出课本上推荐的歌曲,在班级内部开展民意调查,让大家通过民主选取几首比较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当然,教师也可以列出自己比较擅长的流行歌曲,让同学们从中选取。除此以外,为了增强学生对音乐和歌词的听觉感受,教师可以从课程中增加一些七八十年代的经典歌曲作为对比。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组成不同的小组,以此达到“尊重自我色彩”的目的。最后,让每个小组对作品进行整体鉴赏,比较不同年代的音乐作品特点和自身感受的不同。通过这样有组织和策划的音乐鉴赏活动,学生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即可达到音乐鉴赏教学目的。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升与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息息相关,借助流行音乐开展鉴赏教学,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但在活动中,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和策划,保证课中能及时给予引导,进而才能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

  三、与其他学科融合,综合应用

  音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不具向性,这意味着其非常适合且容易与其他学科融合。高中教育是通识性教育,应当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在音乐课程中有机融入其他课程的知识,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立体化、网络化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整合诗歌,提取人文因素

  中国的诗歌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其中富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文化自信,这也是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努力的方向。歌曲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与诗歌进行整合。同时,现代流行音乐中已经有很多与诗歌整合的作品。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音乐与影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整合诗歌的音乐鉴赏活动,如古典诗词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将进酒》《沧海一声笑》等,还有中国风的歌曲《荷塘月色》《青花瓷》《兰亭序》等。这些歌曲基本上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但学生以往主要是针对歌曲的节奏和韵律而产生喜爱的,往往没有注意或优美或铿锵有力的歌词与音乐的充分融合而产生的共鸣美,进而使得其审美中没有汲取到“人文素养”。对此,教师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两首,从歌词和音乐两个方面同步带领学生进行鉴赏。这样学生就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歌曲的深度美,使得鉴赏能力得到深层次的提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