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真正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对初中音乐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也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改变。音乐教师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课堂,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音乐课程的多样性、科学性,从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其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多声部的歌唱教学更是成了基础教学中的一个短板,本文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对初中多声部歌唱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进行探究,望对音乐歌唱教学有所帮助。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是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以及协调、合作能力”,可见,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的初中合唱教学,多存在于社团课程中,只有部分经过挑选,有能力胜任合唱任务的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合唱虽然也有被安排进课堂教学,但是也存在了几个问题,导致合唱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一是上课时间受限,一堂课基本是形式大于内容,合唱部分基本是浅尝辄止。二是合唱基础训练的缺失,合唱强调的是演唱者声音的统一融合,声部的协调平衡,而很多孩子的演唱方式是极具个性化,或者滥竽充数,声部无法平衡。三是变声期的到来,这个阶段的演唱要注意保护嗓子,要选择适合这个时期学生适合的曲子,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发声。
二、二声部的小片段合唱教学课例《踏雪寻梅的变迁》
(一)热身运动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相对比较沉闷,对于歌唱课热情也不高,通过贴近他们认知的曲子入手,带领他们的做一些恒拍的律动。因为上课的时间刚好接近圣诞节,笔者选用了带有爵士风格的《jingle bells》,学生依次按照音乐节奏进入教室,并在节奏中接过笔者给予的手摇铃,清脆的铃声,动感的旋律,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即便节奏感不太好同学,在这样的氛围下,也跟着律动起来。在老师带领下,调整律动的统一,让学生亲身融入到音乐中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发声练习
歌唱课,首先声音是第一要素。发声练习这一环节已经在很多音乐课中消失了,被认为是陈旧的教学方式,偏偏这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声音的过程。歌唱时的发声运动与我们平时说话不同,科学的发声练习,能帮助提高歌唱能力,改善美化声音,也能保护好在变声期的初中生的嗓子,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发声技巧,才能将“声”与“情”结合,达到演唱时的声情并茂。这里笔者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旋律,适合每一位学生演唱。
给出第一个音“5”,学生轻声哼唱旋律,以实际情况可以配合柯达伊手势调整音准,然后以半音的关系向上移调进行练习,这个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1.建立歌唱时的正确体态,双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要稳,面部表情自然放松。在演唱时,可以加入手势的配合,呈抛物线状,让学生用身体感知旋律的走向。2.体会气息的运用,气息也就是呼吸,是歌唱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均匀呼吸,演唱前吸气不可太满,吸至腹腔的位置,演唱时不可憋气,胸腔放松,缓缓送气。3.咬字吐字清晰,这里唱得是曲谱,引导学生常准每个音符的韵母发音,利用“字”和“声”的相结合,来提高唇,舌,颚的辅助功能,以更好的控制演唱时的声音状态。
(三)听辨与创作
有别于传统的发声练习环节,只由教师给出指令练习,笔者在此设计了一个听辨的环节,教师在上条练声旋律的基础上,演奏变化节奏后的旋律,让学生听辨并说出旋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