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戏曲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音乐课堂中即兴伴奏与戏曲结合这一领域还未被开拓。通过对音乐教材中戏曲钢琴伴奏的编配与实践,为地方戏曲在音乐课堂中的传承做有力推动。
一、前言
人们对戏曲越来越重视,戏曲的传播成为了各地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戏曲钢琴伴奏已出现,但没有被广泛应用,其伴奏方式依然为民乐伴奏。现场伴奏可以根据演员的速度、情感随机应变。在中学教材中,也不乏各类戏曲,然而当戏曲伴奏走进中小学课堂时,传统的现场伴奏形式就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播放伴奏带,这就失去了伴奏的意义。教材中出现戏曲,无疑是为了让戏曲能够得到传播与发扬,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覆涵面积广,他们就是最好的传播者。钢琴弹唱是音乐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如何将其与戏曲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音乐课堂这一领域还未被开拓。因此,音乐师范生应该肩负传播音乐的使命,很好地发扬和传承传统地方戏曲音乐。
二、何为传统地方戏曲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以江苏为例,江苏戏曲代表剧种有流行于无锡、常州一带的锡剧、流行于苏州一带的昆曲、流行于徐州一带的淮海戏等。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
(一)经调查,江苏一些地区中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及音乐设备,音乐老师进入所在班级上课,这样的授课方式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条件受到了限制。戏曲的旋律较为复杂,节奏变化快,在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很难完成教学。学生只能通过音视频来学习戏曲,导致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用多媒体上课已成为21世纪的普遍授课模式。音乐课件包括谱例、音频、视频等,足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然而,课件中的音视频无法放慢速度,不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多媒体授课在戏曲的教学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三)通过访问在职音乐教师,大多数更支持用传统的民乐伴奏戏曲,认为采用钢琴伴奏很难体现出中国传统地方戏曲特有的韵律。
(四)由于以上三点,导致部分音乐教师的钢琴水平欠佳。地方戏曲的调式调性区别于音乐教材中的其他大小调歌曲,伴奏的编配需要有着扎实的乐理、和声、曲式等基础,是很多音乐老师达不到的,因此,戏曲钢琴伴奏未能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一)苏教版中学音乐中所出现的地方戏曲如下
(二)戏曲即兴伴奏的常用手段
1.调式:戏曲伴奏采用五声调式,以五个基本音级“宫、商、角、徵、羽”为骨干音。以五个正音中的某一个做主音时,就形成了五个不同的五声调式(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也存在六个或七个音的调式,但其余的一个或两个音都属于偏音,可能是清角、闰、变徵或变宫,在旋律的进行上依附或围绕着五个正音。
2.和声:由于五声调式中不强调和声之间的功能关系,和声配置时尽量减少四五度根音关系的和声进行,减少和声力度,同时使低音更具有旋律性;由于清角和变宫两个偏音的特殊意义,慎用这两个音上建立的IV、VII和弦,常用VI、V、II来代替;和弦结构上有三度叠置和弦,即大小调和声中所使用的,按照三度关系构成的和弦、加音和弦,在三度叠置的和弦基础上,附加一个或两个音,加的音必须是正音,加音时避免出现小二度和增四减五度、换音和弦以三度叠置的和弦为基础,把和弦的三音用相邻的二度音或四度音加以代替,这种方法产生的和弦在音响上形成了鲜明的五声性特色风格。
3.曲式:戏曲的曲式有别于歌曲,在段落上也有着不同,不同的戏曲种类有着不同的分段,如教材中出现的锡剧《双推磨》曲式结构为AB两段进行重复,在编写伴奏上两段可用不同的伴奏织体,而昆曲《游园惊梦》则为单段体,没有重复,因此在伴奏织体的选择上要慎重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