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关于音乐欣赏的论证与探讨很多,但大都侧重在抽象的理论探讨和教材对比以及单一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研究。本文则侧重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教学研究。音乐学科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有进行合理运用才能达到有效的整合,才能进行有效欣赏教学。笔者基于新课标指导思想,以独立课题为切入点,结合个人教学实际,以小见大,积极探寻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更好的进行初中音乐欣赏实践教学,为中学音乐欣赏课增添新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阶段,身体机能逐渐健全,世界观建设开始萌芽,也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笔者通过个人实践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很稚嫩,是音乐启蒙阶段,音乐欣赏课上,教师侧重于调动学生情绪进行音乐欣赏游戏,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自我观念,也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则侧重于传达给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如中西方音乐史的相关知识,内容相对深奥难解。相比之下,初中阶段位于二者之间,学生成熟性与幼稚性统一,给欣赏课教学带来了难度与挑战。本文以七年级欣赏课《梨园百花(一)》为阐述支点,探寻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思路与原则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的设计需要考虑教材编排的侧重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本单元是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下册,属于音乐鉴赏板块内容。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鉴于其综合性,只靠老师用语言讲述会缺乏生动的效果,基于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教学,糅合听赏、观看、学唱经典唱段等方式,采用信息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水平的高峰期,其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高速发展,能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同时,该阶段的学生打好了一定音乐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会带着问题投入到音乐课程学习当中,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教学当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
(二)教学设计原则
在前期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遵守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紧靠学生的知识诉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发散教学。其次,要遵循层递性原则,知识的传递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散拓展。最后,音乐欣赏课还要要秉承综合性的原则,欣赏课不仅仅是“听”的活动,最重要的是“赏”。学生会赏、能赏、爱赏的前提是具备相关知识储备。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综合应用。在本单元中,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京剧的起源与发展,和历史学科相结合;结合美术学科,聆听唱段时,安排学生绘出自己心中的旋律图示;判断行当唱腔时,用文字形容不同行当的唱腔特点,锻炼他们语文中的写作能力等等。只有遵循了基本的教学设计原则,才能够备好课,这是进行欣赏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二、课堂教学实践
“梨园百花”作为系列单元,任务繁杂,在导入环节力求简洁明了、指向明确。课堂伊始以观看视频《唱脸谱》进入正式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引发学生对于京剧的兴趣,不至于太过枯燥,影响学生了解京剧、学习京剧的积极性。由歌曲引出京剧的相关常识,讲解京剧的脸谱、行当、服饰,循序渐进,衔接自然。《唱脸谱》是一首著名的京歌,整个歌曲分为两个大的段落,第一部分运用通俗歌曲的常规写法,运用节奏变化,添加常见英语单词,幽默有趣味;第二部分的这几句歌词是根据京剧中净行的发声特点和演唱方式来创作设计的,极具京剧韵味。设计歌曲分段知识提问,巩固强化学生已有的音乐分段知识,同时对于本首歌曲有更深的理解。歌曲的第二部分以真声为主且旋律朗朗上口,学唱可以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净行豪迈粗犷的演唱方式,并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由歌词进入京剧文武场的听赏,认识京剧的场面乐器,并且能大致分辨文场与武场,拓宽个人知识面。
京剧选段的学唱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在了知京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聆听感受会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聆听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非常重要,在增加聆听次数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明确唱段的情绪之后,教师介绍唱段的相关背景,减少京剧带给学生的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和情绪情感。京剧唱段对于初中生来说,反复整体聆听音频就能达到歌唱效果十分艰难,本单元选择的唱段音符密集旋律起伏大且篇幅短小,让逐句学习成为可能。京剧的四大功夫包括唱念做打,在本课中,可以多元化多角度体会京剧,教习相应身姿动作。学习身势动作后,随音频表演唱,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趣味感。课程的最后,选择经典且倾向性明显的唱段听赏并加以判断,难度适中。可以在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拓展学生对于京剧唱段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