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一直都采取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学科教育侧重提升学生的系统化学习与思维能力,初中音乐教学则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及音乐赏析能力,可见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存在很大不同。乐感与美感都比较抽象,这也使得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与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与鉴赏课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应与新课标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受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我国音乐教学侧重知识的灌输及技巧传授,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所以,确认初中音乐鉴赏课程在当前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对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普及有着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对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可完成对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同时能够认识到作品创作的背景及具备的内涵并感受音乐情感。这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及身心健康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思想。
(二)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源自于生活,每个作者在完成歌曲创作的过程中,其灵感必然源自生活,即音乐的精神存在于生活的多个角落。人们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脑海中都十分平静并卸去了浮华,因为音乐可以净化人们的内心,进行音乐欣赏时能更好地贴近生活,暂时隔绝浮躁的社会并将烦恼完全抛在脑后,沉浸在音乐中。积极的音乐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及顽强拼搏的决心。音乐鉴赏课程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能够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音乐作品中涵盖的思想内涵要求学生使用共鸣的状态进行感知和领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美、欣赏美,最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每首歌曲的认知、理解都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故事背景,学生在学习时还需将音乐特点和旋律伴奏相结合,体会其中心思想,吸取其中的养分,切实体会歌曲特殊的美感。
(三)有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创造和想象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新事物都是通过先想象、后创造的方式出现的。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性格特点和美好品德塑造最为适宜的阶段。教师需对学生的想象精神及创新精神进行挖掘,促使学生形成乐感。因此,教师需在对音乐作品进行传授的同时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想象空间,通过对作品给予基础解读,让学生通过小组方式完成讨论和想象,按照自身的认知完成对音乐的聆听及享受,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完成合唱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歌唱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对音乐学习的感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音乐学习所产生的无穷力量,在演唱过程中完成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基于这一过程,教师需激励学生针对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激励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感悟与教师和同学共同分享。
二、初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并未切实地认识到教学目标
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最为基础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播放及学生聆听等方式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乐趣,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最为基础的音乐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使其音乐感知变得多元。但当前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课程的目标理解不够深入,且对音乐鉴赏课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仅为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事先准备相关歌曲,在音乐课上为学生播放,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仅仅是听了几首歌曲,这与初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新课标教学理念相悖。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出与新课标理念相符的教学方案,在音乐鉴赏课上完成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感悟并切实领悟音乐所涵盖的思想情感。
(二)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内容太过陈旧
对于初中音乐鉴赏课程来讲,挑选歌曲这一步骤十分重要。当前,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太过古板与僵硬,教师选择的歌曲因为年代相对久远,学生不仅不愿意听,同时也听不懂,更谈不上对其强化理解与感悟。同时,部分教师选择的授课形式也太过单一且缺少创新思维,所以需要教师将音乐鉴赏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