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国家对新一代青年的发展做出了更加长远的规划,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好文化课知识,还要掌握几种不同的技能或者才艺从而在将来能够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变化。很多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兴趣的培养,在课外学习书法、美术、音乐、合唱等,从而转变为自己的才艺,这对学生内在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将反馈给生活,所以初中阶段的音乐课要抓住学生的天性,结合生活中存在的美妙的声音,引导学生热爱合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结合钢琴演奏可以在直观上引导学生的感受,体会乐器在合唱中的作用,要使课上气氛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钢琴技巧,以此来调动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合唱水平。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学校在初中阶段没有必要开展音乐这门课程,认为耽误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且练习合唱并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导致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体会合唱的乐趣。
传统教学中的音乐课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这首歌曲,然后再进行一字一句的教学,在这种过程中,班级成员很难感受到乐曲的特点,而且在一些词句的发音上很难把握准确,音频的放映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唱歌的声音,内向的学生往往不会出声,课堂进度也很难把握。若是在课堂上可以用辅助的乐器进行弹奏,在极大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不同音调的不同点,且这种即时的弹奏更有利于学生单句的练习,从而把握音准。将钢琴弹奏与合唱融合在一起,会产生很奇妙的化学反应。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曲与和声的不同,从而进行不一样的表演。乐器演奏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在班级内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紧张而跟错拍,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时可以随时停止进行引导,还可以在易错的部分进行多次练习,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一)教师应具备相应技能
初中要求掌握的曲目相对简单,但还是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弹奏水平,这不仅是把曲目完整地弹一遍就能够达到要求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思考这首曲子主要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在课上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思考,将这首曲子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教学,中间是否需要过度,以及学生在一起歌唱时部分同学跟不上节奏或者在演奏时中间跳过一段等问题。这些问题考察的是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教师是否足够熟悉这首曲子,能否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例如在合唱《雪绒花》这首曲目时,教师可以先对这首曲子进行钢琴独奏,帮助学生体会曲目中的节奏,在演奏结束后,让同学根据演奏将曲目分段,思考哪些地方加入合唱可以提高这首歌的层次感。总体来讲,教师的演奏水平反映了班级成员的合唱水平。在弹奏曲子时,教师也要注意感情的流露,初中生对于乐器的技巧并不是十分敏感,但是他们很注重曲子表达的感情,所以教师在弹谱子时要注意技巧和感情的把握,在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在合唱时准确把握自己的情感,将课堂的重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突出声部优势
初中阶段主要要求学生体会柱式和声与节奏式和声。柱式和声主要要求钢琴将三音、五音弹奏完整从而将合唱的效果变得丰满;节奏式和声是将作品更流畅地表现出来。中学主要是将学生简单地分为低声部、中声部和高声部三类,将这三类学生分别放置于曲子的不同位置,从而配合演奏完成一首歌曲。这种表现方式是为了突出三个声部的不同点,从而体现出曲子的层次性。钢琴在这个阶段起的则是辅助衬托的作用。在不同的曲目当中乐器也充当着不同的位置,但是最重要的是为了将曲目的效果表达得更加直接,从而在听觉上产生震撼。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新时期的学生从小就在各种不同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所以在班级中会有部分学生学习过乐器的演奏,在课上加入这些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活跃师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师生的创新下将曲目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呈现。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请会弹钢琴的学生上台进行即兴表演,教师也可以根据最近比较流行的曲目进行小片段式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课堂。不仅是钢琴,在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笔尖触碰桌面的声音,手拍手和手拍桌面声音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进行节奏的拍打,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相关乐器的介绍,每个学生去用心感受声音出现的瞬间,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