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小学舞蹈教学对德育渗透的影响

作者: 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张津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03-16

  (一)对教师——创新设计,师生共舞

  1.教师定位——社团课堂的“领舞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首位,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的同时让他们在舞蹈学习中自由飞翔,找到其中的乐趣和哲理。基于此点,教师们要学会因材施教,认真备课,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根据每个班级不同的学生特点,营造有针对性的有趣、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中加入一些漫画和有趣的故事,或与学生一起玩游戏,使舞蹈学习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融入其中。在舞蹈等重视实践和表演的教育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大胆改编舞蹈,勇于质疑的编排问题,及时表扬学生的积极创新行动,促进高效的舞蹈艺术教育。

  2.舞蹈教学创新设计——社团课堂的“编舞者”

  在小学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记住要做好备课工作,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颠覆传统音乐课堂的形式,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把讲台交给学生,给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舞蹈作品进行解读,提供更多的上台机会鼓励他们展示自己,以此实现对传统课堂形式的创新。例如:在《小花雀》这一音乐课课堂中,学生在学习完这首歌之后,教师在可以先让学生模仿一些常见的小动物的动作,之后再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编创简易的儿歌舞蹈。

  3.舞蹈教学体系更新——社团课堂的“鞭策者”

  为了促进小学舞蹈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应在有效的舞蹈教学模式下形成新的舞蹈教学体系。学校的教师绩效评判体系应当开始重视德育渗透教育工作成效的占比。作为学校的管理层教师,应当出台相关的德育绩效评判体系,使得基层教师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完善和创新小学舞蹈教学体系,关注教学目标,定时更新小学舞蹈教学安排和教学体系。作为学校的管理层也应当定期举办教师德育渗透培训活动,争取把德育渗透落到实处。[4]

  4.终身学习教学技巧——社团课堂的“活力剂”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必须爱岗敬业,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我们就要心甘情愿地做蜡烛、春蚕、辛勤的园丁,我们要严格要求自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听取名师课程,学习并借鉴名师的舞蹈课程的教学手段,深入学习德育教育的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舞蹈教学内容的质量。

  (二)对学生——强化品格,教书育人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小学阶段是爱国教育的最佳时期,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让学生多接触红色革命系列舞蹈,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例如在教授《红星闪闪》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初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让学生敬佩先烈,学习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5]又如在《传承红色基因之百人舞蹈》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让学生深知自己的学校流淌着革命血液,蕴含着红色基因。

  2.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

  舞蹈教学中基本功训练是重点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监督和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专注力和兴趣度。每一次当学生坚持不下的时候,教师需要告诉他们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历经磨难和痛苦。在学生练习有一段时间后,可以开展舞蹈表演小晚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舞蹈学习的成果。长此以往,为学生日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将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不知不觉间灌输给了学生,符合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群体舞蹈中,舞者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动作,还要充分考虑和配合其他伙伴的动作。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明白,群体舞的舞台并不是一个人的,一个人的走位乱了之后整个团队随后的动作都会崩塌,以此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团结友善精神。如:舞蹈《托起明天的太阳》需要多人组合以及两个人的紧密配合才能够完成舞蹈。又如儿童红色舞蹈《红领巾》。这些群舞,强调共性,要求做到统一,通过群舞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培养集体主义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