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创新2

作者: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 顾健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11-16

  三、小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天性好动活泼,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有效方式激发其参与教学的热情。例如,在合唱教学《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一作品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动画视频,在课堂中创设歌词情境,进而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以兴趣驱动学生参与合唱教学;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合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7]。

  (二)加强方法指导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对音乐艺术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摒弃以往的固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合唱是音乐艺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合唱者的仪表姿态与表演效果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在方法指导中,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合唱姿势,如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收腹挺胸、精神集中、身体站立,在歌唱中结合歌曲内容和情感保证动作自然、大方、简单;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合唱呼吸方式与学生平时的呼吸方式存在加大差异,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如双手叉腰、自然站立,进行深呼吸练习,通过长期的指导和训练,可以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呼吸方式和姿态进行演唱;最后,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集画面、视频音频为一体,将合唱作品全方位地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模仿视频进行表演,进而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8]。

  (三)立足学生需求

  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创新中,需要立足于学生需求,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其作为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自信心,在突出其主体地位的同时,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在选择歌曲题材中,教师要尽量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易学简单的作品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教学中;其次,教师在调配合唱演唱人员中,要结合学生的声线特点,突出音乐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发挥不同学生的演唱优势,促使学生激发对合唱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在题材选择中,可以适当地融入音乐律动和打击乐,提升合唱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演唱声部,并且与其他同学密切配合,做好合唱的递进与衔接,提升合唱教学的针对性。

  (四)加强音准练习

  在开展合唱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加强音准练习,在掌握歌曲作品规律性的同时,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且准确运用形态、力度及声色表达歌曲内涵。首先,在合唱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轻声发音抒发对作品的理解,在演唱中做到音色透明、声音通常,提升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并且养成腔、字、声、气的正确运用方法,通过和谐的音色展示作品的情感和情绪;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理解,在合唱中做到协调统一,与同伴加强合唱配合;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把握作品的音色、节奏及旋律,教师需要注重为学生讲解作品的风格、结构、题材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并且采用相应的表情、力度和速度进行歌曲演绎。

  (五)注重演唱鉴赏

  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鉴赏能力,促使学生把握自己在合唱中的角色定位和旋律任务,并且懂得如何与同学进行密切配合,进而提升合唱水平。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同一首歌曲的合唱与独唱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合唱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进而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观摩和鉴赏合唱作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鉴赏中提升自身的合作技巧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文化宫,观看艺术工作者彩排合唱作品的现场,通过现场观摩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听辨能力;最后,在鉴赏作品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情绪,在鉴赏中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