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在小学音乐欣赏中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探究

作者: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玉成实验小学 许凤娟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1-11-03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他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基于生活教育理论下,小学音乐教学要践行陶行知民主思想的基本特质,一定要让音乐课堂回归生活的本质。教师要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艺术的快乐。本文就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对小学音乐欣赏展开课堂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陶行知教育理念;探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质在于它的人民性、科学性、创造性、革命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他的思想内核是“以人为本、以民为贵”。这为中国现代教育开启了新篇章。他所开创的教育思想综合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实践,使得教育贴近人民大众。他所表现出的超前意识和现实意义,在音乐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中有大量的教材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中,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学生对生活产生美好的向往。

  一、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学生正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途径之一。就音乐欣赏课本身而言,它是学生对作品感性及理性的理解,能让学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融入。陶行知所开展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的运用非常重视。他倡导学生要得到充分的自由,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美、韵律美。因此,教师可以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课堂的活跃性,渲染学生的音乐情感。小学生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要想让小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较好的发展,教师就要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回归生活本质,实现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例如,在欣赏《厨房交响曲》这一首音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准备1~2件厨房用具,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说一说他们的声音特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音乐与活动连接起来,与生活连接起来,落实“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1]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体验生活的美,继而有效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

  二、融入社会化素材,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课的社会认知水平

  陶行知认为:学校教育应以生活化结合社会化理念的融入来拓展教育内容,促使教育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学生将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基于该理论的基在小学音乐欣赏中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探究础下,我们教师就要将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要在音乐欣赏中融入社会素材,丰富学生的欣赏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2]例如,在欣赏《劳动歌》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并且对视频中人物伐木、打锤、挖土等动作进行模仿,让学生初步体验劳动的节奏,根据音乐感受劳动的喜悦与欢乐,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欣赏。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劳动最光荣,要做一个爱劳动的小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就能让教育与社会进行契合,落实“社会即学校”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社会认知水平,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理论联系实际,融合音乐欣赏

  要想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教师就要让音乐与生活、社会相融合,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进行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开设从本质上讲,就是想通过借助音乐教学来促进学生的素养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有所感悟,为学生的素质教育作铺垫。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实现人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感受乐曲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深入贯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欣赏《拍手唱歌笑呵呵》这一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进行“拍手游戏”的教学活动。学生一边唱一边做,能使大脑、双手、脚得到锻炼。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让学生体会到旋律的变化。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能激发学生情绪的流露,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继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