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团队凝聚力
合唱不同于单人独唱,合唱需要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每一个人的表现都能够影响团队的整体表现。所有身处在这个团队中的学生都是应该为了让团队更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合唱这种团队性极强的演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合唱中,一定要以团体的利益最大化为准,不要急于表现自己的个人能力有多么突出,个体表现得再好,没有融进去整个合唱团就是一次失败的演出。所以教师要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合唱演出,用这种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观摩。
二、基于合唱能力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合唱来讲,首先要先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因为此前农村初中的合唱教育缺失,学生对合唱接触的太少,要想快速地让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教学科目,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置身于那个环境当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营造学习氛围作为重中之重。在环境中学习更容易掌握知识的重点和合唱的技巧,学生的合唱水平的提高也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入手,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同学喜爱的流行歌曲让学生身处于放松的环境之中,让学生以更轻松的姿态进行学习。以《美丽的祖国》合唱作品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先不要让大家一起合唱,两两一组或者三个三个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唱同一首歌曲,然后再慢慢地从一组变成两组两组变四组,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合唱。因为在教学中增加了比赛的机制,所以可以很快地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更可以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又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体察音乐内涵
音乐作品被创作的本意就是传递思想内涵。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是体现了时代特色、思想观念和情感寄托的,所以在进行合唱表演时,音乐作品的主要内涵是会通过不同的音乐要素传递出来的,所以要牢牢把握音乐要素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解读来展示合唱的艺术魅力。所以音乐作品不仅是唱歌技巧的体现,也需要学生提升文化理解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传递情感。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想通的,合唱虽然是属于音乐这门学科但是也要用到文化知识,无论是理解一首歌曲的内行还是想了解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都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的合唱曲目,歌曲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作者表达了对于中华儿女抗击倭寇而做出的牺牲的尊敬之情,从而塑造中华民族如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学生如果能深刻体会到作品的创作背景,就会激起内心的爱国的热血,血脉里涌动着豪迈大气,歌声中会自然地流露出豪迈之气,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歌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歌曲通过歌曲曲调所传递的情感和内容不一定都是学生们见过或者是接触过的,作者在创作的歌曲的时候也是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和想象,所以学生在演唱时必须要融入自身的想象力,能够真情实感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展开大胆想象不要拘泥于一间教室,一个舞台,要放飞想象。在演唱一个作品的时候,学生应该根据演唱的内容展开想象,仿佛置身于歌曲中的世界,而自己正是歌曲中的主角,引领者台下的观众遨游在曼妙的音乐世界中。观众一定会感受到表演者的情绪和情感,会随着舞台上的表演者的快乐而感到快乐,随着节奏的悲伤而感到悲伤,这就是合唱所传递出的情感共鸣。[1]
(三)采用多元化的表演方式
不同的音乐作品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演绎方式,歌曲不管是从节奏、旋律、题材来讲都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场合也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不同方式的演绎实现在合唱过程中升华歌曲所传达的意义,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首先是在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在学生初中阶段所选择的作品一定是要符合他们这个阶段的价值观的,要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