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乡村小学音乐课堂如何开展视唱教学

作者: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西河学校 廖晓宏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1-13

  摘要:目前学生对乐谱看不懂、不会唱、唱不准的问题,成为乡村学校音乐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现象。视唱乐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本技能之一,视唱教学是解决音乐课堂出现问题的良药。

  关键词:视唱教学;核心技能;音乐课堂;

  一、开展视唱教学的意义

  中国义务教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中国义务教育不断地改革精进,我们最终要落实到“立德树人”的行动轨道上。作为乡村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我应该如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呢?目前乡村学校的学生对乐谱看不懂、不会唱、唱不准成为音乐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好比语文课学生对汉字看不懂、不会写、不会念。如何破解音乐课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科学合理地开展视唱教学。

  二、视唱教学的概念

  视唱是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视唱就是看到乐谱就能唱出音乐,好比阅读文章一样。学生边看乐谱的同时还要精准地唱出节奏、音高、速度、力度及情感等音乐要素,能基本感知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视唱教学是在能够识谱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反复训练,将唱谱逐步转化为演唱的核心技能,能够让学生独立感知音乐的旋律美和韵律美。视唱教学是完全理性、精准的演唱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开展视唱教学的现状

  小学音乐课堂,常用的演唱教学方法主要有听唱法和视唱法。听唱教学法是通过聆听,在大脑形成了感性的音乐认知,然后再演唱。听唱教学对音乐要素是一种模仿、模糊的记忆演唱,像一张像素不高的照片,与视唱教学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识谱。

  在一些音乐公开课的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音乐教师基本只会运用听唱法,因为采用听唱教学法学生容易参与,教师容易上手,不会感到有难度。教师会为听唱教学设计很多游戏活动和教学手段,学生会感到新颖、有趣。而视唱教学法学生一时难掌握,当教师不断强调乐谱、节奏、音准、唱名时,学生不太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设计,识谱、唱谱变就成了枯燥机械的技能训练。近些年,对于开展视唱教学有一些异议,觉得学生唱谱比较难,不愿意唱,渐渐地教师就不采用或少采用视唱教学法。采用听唱法,一节课下来,学生玩的很开心,活动很丰富,表演性很重,但对于学习音乐本质的内涵不足,几年的音乐学习,还是不会识谱、不会学唱歌曲。课标明确提出:要强调学生的音乐识谱能力,要求学生能流畅地独立视唱音乐。要求表明了音乐教育既要重视审美教育,也不能忽视核心技能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会学”、“乐学”。

  四、怎样开展视唱教学

  (一)从听唱到视唱过渡

  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对一首喜欢的歌曲听几遍就会唱了,就误以为这首作品学会了,其实不然。这也是有些教师只用听唱教学,不用或少用视唱教学的主要原因。这就导致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会识谱、不会唱谱、不懂音乐的主要原因。听唱是感性认知的演唱,视唱是理性认知的演唱,这两种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中应该结合在一起,不要相互排斥,而是相互成就。一节音乐课在视唱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要设计大量的音乐感性聆听活动,如:情景导入聆听、教师范唱聆听、身体律动聆听、分主题聆听、分乐句聆听、画图形谱聆听等等。教师通过不同方式的聆听,让学生反复地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音准等要素,降低了视唱的难度,识谱赋予音乐的感情,“听唱”与“视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视唱被赋予了音乐的美感,视唱不是机械的技能学习,而成为学生提高歌唱能力和学习音乐知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案例一:

  听唱环节

  1. 初听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优美动听,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2. 听老师范唱,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的节奏型?(中速、切分、附点节奏等)

  3.再次聆听,教师划旋律线,歌曲有几个乐段?(两乐段)

  视唱环节

  4. 先找出歌曲出现了哪些音?(356712345)然后跟钢琴演唱单音唱名并做出柯达伊手势。

  5. 再用唱名分乐段分乐句演唱歌曲。

  (二)节奏训练

  音乐主要由节奏、音高、情绪三大要素构成,成千上万的音乐没有旋律是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三大要素的不同组合。节奏是音乐的轮廓骨架,能精准演唱不同的节奏是视唱的关键。节奏训练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能识别不同的音符和基本节奏型

  由于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学生对音高、节奏都处于一个初级感知阶段,所以低年级的视唱教学应该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音符、节奏型开始教。比如:到了高年级逐步学习附点、切分、三连音、休止符等较难的节奏。

  (2)训练节奏生活化

  训练节奏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味性,不能采用单调、机械、乏味的灌输式教学。应该通过各种节奏活动游戏、节奏接龙等体验式训练,联系日常生活,把训练节奏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审美情趣。例如:

  (3)强化节奏型强弱位关系的训练

  一拍节奏型的强弱关系通常是第一个音为强位,第二个音为弱位,只有切分节奏型是第一个音为弱位,中间的音为强位。例如:

  (4)训练节拍的强弱规律。

  训练节奏时,学生要掌握好节拍的强弱规律,低年级(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先从2/4拍开始学习,然后加入3/4拍、4/4拍学习,这三种节拍是最常用的拍子,必须掌握它们的强弱规律。到了高年级(四至六年级)再加入3/8拍、6/8拍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听辨、模唱,让学生感知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从而掌握好常用节拍的视唱。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