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第一学段唱游课中提升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探究

作者: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九小学 李以豪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1-13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学生需通过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等艺术表现活动中进行艺术表现从而享受其中的乐趣,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艺术表现是四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之一,代表了该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要素。唱游·音乐课作为新课标中小学1-2年级的学段目标有着能够在多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艺术活动的特点,在实践活动进行中有利于吸收课程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能促进“艺术表现”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第一学段唱游课教学中学生的艺术表现,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唱游活动存在脱离学生生活经验、脱离音乐科目本体的情况。“唱游”综合化、游戏化的特点如何在课堂中能够更有效的促进“艺术表现”笔者为此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提供教学策略,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唱游课;音乐核心素养;艺术表现;

  一、名词释义与理论基础

  (一)唱游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唱游”一词是根据英文“Singing Game”一词而来,在我国音乐教学中最早出现于1936年的《小学低年级唱游课标准》中,表述为“顺应儿童爱好游戏的兴趣,予以适当的唱歌和游戏活动”,其教材纲要中包括让学生在音乐伴奏或齐唱中作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等。如今,唱游课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得到了新的表述,确立了唱游课为小学1-2年级音乐课的学段目标,强调与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手段结合,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其中表达思想和情感,增加音乐活动经验,提升艺术表现素养。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演唱、舞蹈、律动,或结合游戏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等,笔者把“游唱活动”分类成两类:1.是为引导学生学习、理解音乐知识技能而设计的律动、演唱、演奏为主的综合活动。2.是通过集体活动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歌表演、集体舞、游戏为主的游戏活动。

  图1.1唱游活动概念图

  (二)核心素养与艺术表现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每个学科教学实践的课程总目标,是每个学科的风向标。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分别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体现了艺术学科课程特有的育人价值。笔者根据对四个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认为“艺术表现”素养虽与另外三个素养相辅相成,但但艺术表现的学习与实践过程正是实现“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和“创意思考”的前提和途径。

  图1.2核心素养关系

  新课标中指出,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艺术表现素养突显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表现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歌唱、演奏实践掌握演唱和演奏的能力,养音乐才能。单纯的乐曲聆听,学习音乐背景、阅读音乐理论知识虽也是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审美感知的前提条件与过程,但不能直接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表现”是艺术表现素养的关键,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出他们的表现欲望,通过进行艺术表现的实践和合作有效地提高学生具体的音乐素养和集体意识。

  二、唱游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设计不合理导致唱游活动脱离学生主体

  部分教师在唱游课的教学准备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常见出现把学唱歌曲作为主要部分,在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正处于七到八岁的年龄段,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能持续的时间较短,未能对音乐进行感知与感受便失去了兴趣,学生只是麻木地反复歌唱,长此以往会逐渐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对表现音乐失去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理解时,会出现设定问题答案后在进行设问的情况如“同学们是否感觉到这首歌曲欢乐的情感?”或是“让我们一起感受丛林流浪的快乐吧。”在情感、审美的问题上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此举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学生以被动的姿态体验音乐将会减弱学生的表现能力。

  (二)不合理的活动创设导致唱游活动脱离音乐本体

  随着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教师逐渐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意时间的培养,但教学中却存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冲突的的情况。其实所有的音乐实践与表现都不应脱离音乐本体而进行导致知识技能与唱游活动产生割裂。学生虽然能愉快、积极地进行舞蹈、律动、演唱、游戏但对音乐课程中接触的音乐节奏、音符等知识过于陌生,感受不到音乐的严谨与表现力,难以掌握预设的学习目标。所以唱游活动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其本质是需要引导学生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去主动进行音乐表现,提升审美能力、

  三、小学第一学段唱游课中提升艺术表现素养的应用

  (一)促进学生艺术表现的唱游活动目标设计

  唱游活动作为小学第一学段的唱游课中的环节,教学设计需要紧扣新课标中学段目标的要求,同时需要关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与发展需求。设计目标需要体现音乐学科知识技能和审美体验的教学,也要避免因过于注重教授知识技能而忽略了音乐表现和音乐实践方面的发展。在活动目标的设计上,根据具体课程和具体教学环节进行音乐技能化或音乐游戏化的活动设计。针对提升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唱游活动设计其目标应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感受与欣赏音乐到表现和创造音乐的核心方向上,能体现学生从主动参与艺术表现到与教师、同学进行合作、探索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与集体凝聚力。期间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应对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避免在唱游活动中学生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

  (二)促进学生艺术表现的唱游课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唱游活动中由于音乐素养储备少、自主性和判断力弱,所以大部分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唱游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合适、多变的教学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活泼、爱热闹,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表现。笔者将从课堂导入阶段、新课教学阶段、知识拓展阶段和小结阶段这几个教学环节上,如何针对艺术表现实施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