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舞蹈律动这一方式符合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因为小学生本来就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如果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聆听音乐或者掌握一些基础理论,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而这时候如果教师让学生来进行舞蹈律动,那么就正好贴合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实况,他们在课堂上会表现得更加活跃,进一步减轻小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排斥程度,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进行音乐学习,而是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律动的应用
基于当前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应该合理地运用舞蹈律动这一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
(一)观看舞蹈表演,感受音乐魅力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一些音乐理论或者是让学生听不同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表演,在视频里涵盖舞蹈和音乐两部分,舞者会根据音乐来进行动作的变换,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被舞蹈和音乐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学生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这些基础的舞蹈动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其观察这些舞蹈动作的具体差异,然后在后续的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使他们紧紧跟着音乐来展现不同的舞蹈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去倾听音乐,让自己的舞蹈动作可以跟得上音乐节奏。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不自觉地投入到当前的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学习。
(二)根据音乐律动,创设轻松氛围
在当前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出更加轻松的教学氛围,只有教学气氛变得轻松,学生的参与度才会更高。比如之前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总是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或者是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有着较大的压力,他们无法感受到音乐的趣味性。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转换自己的教学模式,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播放不同的音乐,然后教师让学生跟着音乐来律动,不规定学生的律动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在采用这种模式时,学生会随心而做出不同的动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到音乐教学的快乐,并且教师在采用这一方式时会让学生下意识地放松自己的身心,他们在随着音乐进行舞蹈律动的过程中会更加开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进一步打造出一种更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调整律动方式,感受节奏差异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还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可以学习更多实用的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放松,调整学生的律动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具体节奏差异。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作为示范者,选择一段由快到慢的音乐旋律,然后根据这个音乐旋律做出不同的舞蹈律动动作,让学生感受舞蹈律动的具体差异。通过教师的动作变化,学生就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不同节奏的具体差异,比如音乐的节奏变快,教师的律动动作会更大,而音乐的节奏变慢时,教师的动作幅度会更小,教师通过自己的舞蹈律动方式的改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节奏的具体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舞蹈律动来进一步感受到具体的节奏变化,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墨守成规,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选择更为适合他们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当前的小学生对于音乐产生实质的兴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当前的课堂中,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其他艺术学科融入到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当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学珍.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9(6):48.
[2] 朱宇红.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读写算,2019(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