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要注意到少年儿童的舞蹈教学是作为群体进行的,而并非个体。在群体中必然会有层次出现,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成功经验,使其他学生可以在心中树立目标和可行的方法,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我效能感。
2.3重视教师的作用。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于他们有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抱有坚定的信心,相信学生能行,这样会对少年儿童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为学生来说,每个人在身体协调性、对于动作的领悟能力以及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上存在差异性。而且这些差异性会表现得十分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统一对待,以相同的方法和标准开展教学活动,会进一步放大这种差异性。这样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会失去积极性;二是进度落后的学生会产生挫败感。因此,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个体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保持少年儿童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总的来说,在少年儿童的舞蹈教学中,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兴趣特点,全面分析兴趣理论,同时深入探讨舞蹈教学特点,并将之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少年儿童兴趣的特点
少年儿童时期是整个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将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心理认知。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这种特点也会不断地变化,并且有着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少年儿童的兴趣特点有着十分明显的广泛性
少年儿童因为年龄的原因,心智不成熟,对于任何新接触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兴趣。这就导致他们面对新事物时会表现出不知疲倦的状态,会积极地投入其中,但是兴趣一过又转向其他新的事物。
3.2 少年儿童的兴趣特点有着不确定性
少年儿童兴趣的不确定性,是因为他们对于外面事物了解不多,没有形成自己对于整个世界完整的认识,心智的不成熟,导致他们极易被外界干扰和影响。这一特点会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当心智成熟,拥有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和了解后,这一特点将不再明显。
3.3 少年儿童的兴趣又是十分片面的
正如前文所说,少年儿童因为心智的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存在欠缺,对于新事物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第一眼的直观印象,并不会经过大脑的思考。所以,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兴趣大多是来源于事物表面所呈现的特征,比如说外观、形状、色彩等。
3.4 少年儿童的心理指向性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所以少年儿童的兴趣特点有着十分显著的阶段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也逐渐增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凭借事物的表面特征来形成自身的兴趣。在年龄较小时,可能更多的只是因为外观而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会暂时失去兴趣。但是在年龄增长后,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可能会使他们对于自己以前喜欢过的东西再次产生想法。
4. 结语
近年来,舞蹈教育摆脱了原来专业化的模式,在国家层面的推动下,慢慢开始在国内校园中普及,目前来看,舞蹈教育推广工作已经具有初步成效。在少年儿童中推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对于舞蹈的兴趣。通过舞蹈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舞蹈教育不再是以往校园外或课外教育的补充,而是真正成为校园教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杨静.形体与健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3-94.
[3]李振文.儿童舞蹈基训20课[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胡小明.体育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73.
[6]樊临虎.关于现代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98-99,116.
[7]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