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联觉”与“联想”

作者: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范晓荣 王珮玉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10-20

  《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教学欣赏亮点是对乐曲节奏感的体验,教师可以在均匀律动的步态中为重拍设计专门的动作,例如为了加强对2/2拍律动的感知,一边走路一边在重拍拍手或摇响铃,单脚加重踏步。而在乐曲B段音程跨度较大的部分,可以设计让学生大跨步、长音停顿,帮助他们体验节奏的变化。

  欣赏钢琴独奏《捉迷藏》是第四届名师大讲堂音乐欣赏教学研讨会中的一个优质课案例,教师在课堂中就运用了图形谱教学。在聆听时教师让学生用画线条的方式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旋律,充分感知乐曲的节奏、速度、旋律走向等音乐要素;画出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听到的不同的乐段,并引导学生探索用相同的图形表现相似的乐段,了解曲式结构,实现感性学习到理性认知的转化。

  三、借视觉感知听觉,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眼睛是吸入知识的切入口,耳朵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形象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只有在借助感知听觉的情况下,才能够促使欣赏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进行现象时,教师先将芭蕾舞剧《天鹅湖》挂图展示出来,或者是播放一些相关的录像与影碟,让学生能够边看边听。借助这样的一种方式展开教学,对于学生感知舞曲的形象以及情绪有着较大的收益,众所周知,小学音乐教学开展的基础任务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接受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给予学生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从而抒发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将音乐鉴赏课的传统方式进行改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然后进行集体的表演。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鸭子拌嘴》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感知乐曲中的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以及友好回家,随之教师便向学生提问到“在这四个情节中,怎样表演才好呢?”学生积极的回答道“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于是,在学生的建议之下开展表演。这样的一种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促使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进行感知。

  四、巧用语言画面,帮助学生提升课堂效率

  在现今追求高效课堂开展的今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要将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发展特征相结合,将语言与画面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生动的语言对音乐作品进行描绘,从而表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促使学生通过联想提升自己对于音乐欣赏的效果。并其将听觉与视觉联系起来,再加以教师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音乐教学课堂的感知。例如,学生在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时,教师就使用讲故事的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将音乐故事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之下,不断地对音乐进行鉴赏。当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将歌曲绘成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欣赏,促使学生在视听相结合的情感中对音乐的优美进行感知,从而渗透出一种悲凉、怀念的感情,更是寄托了人们对于小英雄的崇敬和哀思,能够更好地对音乐教学目标进行理解与表现。

  五、利用视觉与听觉之间的“痛感”关系领悟音乐

  在心理学的发展中,通感也被称之为“移觉”。在对通感的使用中,人们能够实现将各种感官的感觉沟通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引起感觉的转移,使用感觉写感觉。在开展音乐鉴赏课程之前,促使各种感觉器官相互的沟通联系,就好像声音有了形象,视觉与听觉相通,促使感觉与听觉想通。通过对直观的视觉进行使用辅助听觉感知的开展,将于欣赏材料相关的图片向学生展现出来,并且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能够实现对视觉的运用,对音乐所塑造的形象进行感知。例如,在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中,就使用到了中国的五声音阶,整体呈现出简单质朴、抒情优美的音乐。但是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欣赏能力有限,就不能够有效地对存在的意境进行欣赏,就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进行使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当音乐优美的旋律响起时,教师用幻灯片呈现出湛蓝的夜空,明月在空中若隐若现,促使音乐与画面之间相互的交融,这样一来就能够促使抽象的音乐转换成为直观的视觉感受,音乐作品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进入到更深层次的音乐学习境界,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就好像身处在徐徐的晚风中,彩云在身边悠然的飘动,而音乐恰似在云层之间穿梭促使音乐的美感油然而生。因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表现形式非常的相似,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对其进行使用,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对音乐的鉴赏效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