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开启器乐“童玩”之门 享受课堂创造之乐——农村小学开展自制乐器教学的探索

作者:浙江省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 张中平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10-08

  摘要: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乐器学习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中实施器乐教学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对自制乐器进行器乐“童玩”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以期能够开启农村学生的器乐童玩之门,让他们享受到课堂创造的乐趣。

  关键词:自制乐器;童玩;创造;

  一、器乐“童玩”教学的缘起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音乐实践的重要方式,是发挥学生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而现实是农村小学的大部分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所能接触到的乐器非常有限,很多学生甚至都没有接触过人们眼中那些高大上的乐器,这一缺失使他们对乐器产生了距离和片面的认知。

  在教学中,笔者试着将乐器制作与器乐演奏两者相结合,以自制乐器的方式进行器乐“童玩”教学,让学生在“玩”中接触来自生活中的乐器。这是建立在“以生为本”基础上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从传统的乐器教学模式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与实践中提升音乐素养。

  二、器乐“童玩”教学的原则

  (一)“童玩”教学必须在多感官的体验中进行

  在最初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过于注重了乐器制作的讲授,而忽略了音乐体验的重要性,将音乐课上成了劳技课。在五年级的一节实践课中,我们进行了吸管排箫的制作,让学生以奶茶吸管为材料通过一端加塞子的方式制作成为排箫。学生玩得很高兴,但是结果不尽人意——学生对于音准根本无法把控,缺乏音高的概念。还有些学生无法让吸管发出声音,找不到正确的演奏方法。这样的“玩”无意义也无价值。

  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学生缺乏最基本的音乐体验是不可能制作出能演奏的乐器的,“童玩”教学必须强调多感官音乐体验的重要性,学生只有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体验活动积累各种经验,才能逐步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开启器乐“童玩”之门。

  2019市年名师工作室展示活动中,笔者执教了《吸管大变身》的“童玩”教学课。这节课,我关注了学生的多感官体验和探究。让他们在聆听中感受排箫的音色,在观察中了解排箫的构造,在对比中听辨音高的变化、在演奏中享受童玩的乐趣。笔者相信这才是音乐学习的最佳方式:以乐器制作为手段,带动学生多感官的联动参与,符合实际的演奏要求,让学生在“玩”中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是不可或缺的,“童玩”教学也是如此。

  (二)“童玩”教学要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

  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领域的学习都不可能独立存在。“童玩”教学要尽力将单一、片面的学习转变成为融通各领域发展需求的综合性音乐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

  下面以“童玩”教学课《酒瓶里的音乐》的教学片段为例:

  1.学生敲击不同类别的空酒瓶,区分所产生音响、音高的差异。

  2.在同一酒瓶中,逐渐加入水后,探究音高的变化。

  3.小组合作,完成乐器的制作。

  4.学唱《夏天到》,并用制作的乐器演奏。

  5.小组合作,加入其他打击乐器进行排练。

  6.交换打击乐器,用不同于前一位同学的演奏方法进行敲击,获得有差异的强弱及音色效果。

  以上的课堂实践涉及聆听、探索、演唱、演奏等多项内容,关注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既符合音乐学习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多途径发展的需求。

  在器乐“童玩”教学中,制作和演奏是密不可分的。笔者经过充分考量,选择了学生可以进行制作与演奏的各类乐器,将制作、演奏充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整个“童玩”的过程应该是制作、演奏、改良、评价周而复始的循环,因为每一次的实践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悟与提升。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