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戏和演奏进行识谱学习
识谱学习有多种教学方式,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把音乐教学内容和小游戏结合起来,会打开学生积极的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借鉴了台湾音乐教育家吴金黛女士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拿一张A4张,竖着对折并剪开,用这一长条纸结合老师的演奏进行音符的学习。全音符有四拍,把手上的长条纸当作四拍的全音符。把代表四拍全音符的长条纸从中间对折一半,就变成1/2,这个音符就叫做二分音符。接着再用纸的继续对折完成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学习。这个音符学习的小游戏,把抽象的音符转化为直观的纸片,调动了他们视觉和听觉感官,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识谱教学的教学效率。这是非常直观的体验式识谱教学的实践,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愉快地学习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八分休止符。此外,情境式识谱教学也是适应低年级同学的一种教学方式,用他们喜爱的游戏情境学习音乐知识,如音乐活动“跳格子”,还有帮助学生巩固认识的音符和休止符通过教材的音乐童话剧“休止符的烦恼”,让学生在游戏和互动中加深识谱知识。他们学习到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增加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的学习,认识小节、小节线和终止线。第三种教学模式是对照式,低年级音乐课程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字线拼音帮助识别线谱和简谱唱名,不同乐谱形式的并置、对照和相互提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多感官协作学习识谱
现代教学环境在发展进步,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音乐的情感体验也有着更为丰富多样化的文化语境,音乐的乐谱是传递音乐内容的载体,识谱是了解乐谱内容的第一步。识谱学习中的节拍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协作进行。
首先,我们在教学中,将学生在教室中分排分列的座位与节奏结合在一起讲解,这样学生立即就明白了节拍的律动。识谱教学的起步一般是进行听音模唱,用“啊”进行模唱容易听出音高的变化情况,接着播放数首短小欢快的乐句让学生进行模唱和节拍节奏的练习。乐曲的第一拍节奏上和打击乐的拍点特别清晰,通过第一拍这个重拍来加强节拍稳定而重复的形态,延伸到小节线的概念。最后通过一首古老的英国民谣《绿袖子》让学生在节拍中感受到飞翔、旋转的感受。
其次,节奏的练习包括固定节拍和节奏的训练,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的节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拍手、摇摆和踏脚等动作,去启发学生设计熟悉的、生活化的单个身体运动参与教学,如拉琴、刷牙、拉衣服的拉链、削水果皮等,伴随歌曲加强固定拍的感觉,在此节奏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其他知识,让学生在节奏句式、节奏的多声部、节拍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训练方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可以强化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当学生掌握了识谱的音乐素养,就能够从无形的音乐作品中,获得有形的音乐画面,不同的音乐要素和不同的音响共同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三、人机智能互动方式提高识谱教学效果
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彰显着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当前的小学生是生活在电子产品中成长的一代,他们从小接触各种电子设备,获取音乐资讯的渠道也非常多,从小培养他们通过乐谱符号转化为声音表演的方法,是他们了解并掌握音乐内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机器中开发人机交互学习,既强调了音乐实践,也是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是他们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效果。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通过听觉活动感觉和体验音乐,当音乐响起时,乐曲为人们提供了广阔自由的艺术空间,而视唱的过程就是看谱的视觉,找高音的听觉和演唱的动作,有着音乐艺术中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的特征。把看、找、唱这三个步骤拆解开,识谱就是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音乐技能。人机智能协作的深层内涵就是融合,它是指人和机器共同完成指定任务,是人工智能、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对于教学的一种颠覆创新。在智能应用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以音乐聆听、表演和创作为主的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及心理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这一过程。人机智能低学级学生通过人机中的童话故事、节奏演练、音符通关游戏、教学作业、反复观看演练,同时以攻擂守擂、游戏比赛等多种趣味性活动,以及电脑自动评分、各种答题排行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识谱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