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乡村小学全科师范生唱歌课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采用分层教学的理念,以更好地实现全科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小学 全科 唱歌课 分层教学
一、引言
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是解决乡村师资短缺的有效办法。2015 年,河北省首次面向省内贫困地区招收了300 名乡村小学全科师范生。 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作为培养单位,相关教师展开了课堂教学研究。
所谓全科教师是指什么都会,什么课都能胜任的教师。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宋谦提出:全科教师需要能胜任小学语数外课程的教学任务,也要熟练掌握音乐、美术、书法、舞蹈中的任意两门技术。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河北省近年来小教全科的招生都是初中起点,文化课达到当地一中录取分数线,即以文化课成绩为录取依据,没有考虑音乐能力。而近年来的学生情况表明,大多数学生没有音乐特长,甚至有的学生音准较差、节奏感不好。
二、唱歌课的分层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笔者认为在小学全科师范生唱歌课的教学中有必要采用分层教学。目的在于:对有唱歌天资和通过短期培养能快速提高演唱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最终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的技术;而对于天资稍差的学生,能懂得演唱的基本知识和什么是好的演唱,最终能在教学中实现将各科目融合在一起,实现小学课程学科间的整合即可。
首先,根据学生对唱歌的兴趣爱好、资质特长、才能等方面,将学生进行分层。由于小教音乐基础课中的乐理、视唱是先于唱歌课开设的,所以唱歌课教师可以通过视唱教师、乐理教师了解学生的音准、节奏水平层次。同时,可以采用谈话、观察、测验,甚至问卷等方式对学生唱歌的兴趣爱好、唱歌知识技能所知程度等进行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平时很喜欢唱歌,音准节奏很好,且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第二个层次是对唱歌有一定兴趣,音准节奏较好,但缺乏演唱经验,缺乏演唱知识与技能的学生;第三个层次是音准或者节奏不太好,甚至是自认为或他评为“五音不全”的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帮助“五音不全”的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是真的五音不全还是由于唱得少、没自信才说自己五音不全;或者说只是个别时候不好唱的句子唱不准,误以为自己五音不全。而第二个层次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很可能发展成为第一个层次的学生。
其次,把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跟未来的音乐教学接轨,建议教师在设定唱歌课的教学目标时,也围绕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来设定。在这三维中,前两个方面的设定应该是一致的。比如,学习少数民族歌曲《卓玛》,情感、态度可以设定为培养学生对我国藏族歌曲的兴趣,提高对藏族歌曲的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可以设定为通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原唱,体验和感受藏族孩子对美丽新西藏的赞美、热爱之情。并通过观察和比较、练习的方法模仿教师和原唱的演唱,提高演唱的能力。而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教学目标,笔者认为需要分层进行处理。尤其是唱歌技能,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要想掌握唱歌的技能,音准、节奏是首先要做到的两个方面,然后才是位置、共鸣、气息等。而唱歌资质不太好,不仅仅是先天嗓音好不好,更重要的是音准和节奏不好,对于这些学生而言,音准和节奏已是跨不过去的坎了,即便是前两个层次的学生,在讲到位置、共鸣时也有可能理解不了。所以,有必要在这个环节考虑分层进行教学。音准、节奏都可以,且对演唱位置、共鸣、气息都能较好理解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音准、节奏准确的基础上,较好地做到高位置、深气息、有共鸣的演唱;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在音准、节奏准确的基础上,能基本做到高位置、深气息、有共鸣的演唱。而对资质较差的学生,尽量做到音准、节奏正确,有位置、气息、共鸣的意识,知道什么是好的演唱即可。对于演唱知识和技能中的语言教学,可以不用分层。因为即便音准不太好,节奏感不太强,甚至不能理解位置、共鸣、气息运用的学生,演唱的知识和语言的把握,可以不用这些来支撑,也可以进行学习并且掌握。如:依字行腔是戏曲、曲艺音乐的行腔基本规律之一。指各种戏曲、曲艺唱腔的曲调须与唱词的声调相吻合。这是曲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力争不出现“倒字”,现象。歌唱的人同样要注意处理、再创造。当把依字行腔作为一个知识点来给学生讲授时,学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如歌曲《疼爱妈妈》中的“疼”字,为了不“倒字”,演唱时要唱成二声。当把依字行腔作为一个演唱技术时,即便是节奏感不太好的学生,只要唱得音准,就可以很好地唱出依字行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