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低年段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渗透

作者: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教育局 武香萍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05-07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多声部的意识和感觉应该从小学第一节音乐课就开始建立,结合现有的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改编教材,及早地融入一些合唱方面的教学内容,把我们在低段无意识的多声部教学变成有意识的合唱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低段合唱;渗透;

  要想小学低年段课堂合唱教学中合唱渗透教学更具有效性,需要每一位老师加强自身合唱理论学习,提高合唱专业技能,还要多了解、掌握国内外最新的与合唱教学相关的理论,包括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等,借鉴其中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方法,来研究我们小学低年段的合唱教学渗透。

  一、创设情境常规训练

  合唱中节奏、节拍、音准、声音等的训练,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合唱的一些常规训练放入课堂,从中渗透对学生多声部的训练。

  (一)拍子律动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各种拍子的律动,这种有趣的活动既学习了简单的拍子,又放松了精神。

  (二)短音练习

  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练习给队员加油“嘿嘿嘿嘿嘿嘿”,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

  (三)长音练习

  “吹气球”游戏,让学生想象面前放着一个漂浮在空中的气球,全体同学吹动这个气球,保证气球不落地,但又不能把它吹得太远。老师弹一个音,让全体学生用“PU”来发出这个音,练习气息的控制。

  (四)节奏训练

  (1)语言节奏。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节奏训练最具特色,低年段学生对于这类音乐教学活动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而节奏训练中,语言节奏的难度相对较低,基于此,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加强语言节奏的训练,进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例如:李明我爱你,学生口读词手拍节奏。

  (2)节奏传递。在语言节奏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对学生加入较为复杂的节奏传递,形成节奏声部训练。节奏传递时,学生先进行节奏型练习,在熟练拍击的情况下,将学生分组。第一组学生拍击节奏型X X|XX X,第一组将此节奏型送给第二组,第一组拍击新的节奏型XX XX|XX X,然后再传递给第二组,这样就形成了节奏声部叠加。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接受复杂声部的叠置,不受声部影响,为和谐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和声训练

  音乐要素中,音准是低年段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要素,老师要避免机械地弹奏,学生跟唱。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小学1—2年级已经有了简单的识谱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声部和声训练。有了节奏传递的基础,“递音游戏”学生就比较驾轻就熟了,将学生随机A、B、C三个组别,老师首先将第一个长音dol送给A组学生,在其发出长音且保持这一状态的情况下,将dol传递给B组学生,B组学生与A组学生相同,在发出长音且保持状态的情况下,将dol传递给C组,在该轮传递尚未结束的情况下,老师再将mi送给A组学生,如上述方法循环传递,最后再将sol送给A组学生……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训练1 3 5,此时,教室内便会出现高低起伏的美妙和声。这类游戏活动既可以训练学生保持一个音的音高,又可以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演唱的习惯。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改编歌曲的演唱形式

  纵观低年级的音乐教材,可以发现,大部分歌曲都比较短小、简单易学,而且节奏规整,我们可以根据学情,选取合适的歌曲改编成合唱曲,积极的进行合唱教学渗透,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一)变齐唱为轮唱

  在合唱教学中,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在轮唱学习中,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首先进行节奏叠加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轮读歌词,学生在听觉上习惯后,然后过渡到师生合作轮唱,最后进入到生生合作轮唱。

  轮唱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声部互相追赶的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律动来帮助完成歌曲多个声部的轮唱,比如:第一声部演唱时先做律动,第二声部进入时老师再给以手势开始自己的律动,律动帮助学生控制节拍和演唱速度。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