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阿卡贝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许婷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2-03-17

  接下来,在节奏训练的基础上,加入音高。如做四声部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给出这些节奏的音高。学生边唱音高边打出这些节奏,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要有默契的合作意识。并且教师在打节奏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突出强弱规律。

  (二)将阿卡贝拉与单声部视唱训练紧密结合

  单声部视唱曲只有一个旋律声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反复练唱,一遍又一遍地加深对该条旋律的记忆,直到唱准为止。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学会了识谱、唱谱的基本技能,无法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的美感并更好地表现音乐。教师可以将阿卡贝拉运用进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声效果。如由一组学生来演唱和声部分,另一组学生在和声织体衬托的基础上演唱旋律声部。

  在单声部视唱后,可以进一步加花,进行三度和声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出自然和谐的声音。还应要求学生养成边听边唱的习惯,不但要听自己唱,还要听其他同学的声音,聆听整体的和声效果。这样的练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体验并表现和声的美感。在唱熟旋律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轮唱的方式,形成二声部的卡农。之后还可以编配二声部旋律并加入一些节奏,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将阿卡贝拉与体态律动紧密结合

  要使乐曲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相应的体态律动是必不可少的。阿卡贝拉是音响运动与身体情感的体验,以身体与音乐的结合为基础,体态律动是将“肢体动作”和“节奏”进行组合。可以鼓励学生在演唱时随着节奏点头、捻指打拍、晃腿、脚跺拍等[2]。如在上《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这一课时,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笔者鼓励学生为歌曲加上表现其意境的动作。最后,在笔者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共同探讨出:第一组以拍腿、跺脚表示马蹄声,第二组以捻指表现马蹄声,第三组用笔敲击杯子来表现清脆的银铃声。学生合作演绎得十分精彩。把这样的律动加入歌曲演唱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四)声音和动作的有机统一

  在演唱过程中,运用手势和呼吸的配合,既能体现歌曲的韵律感,使其表达更加流畅、连贯,又能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使观众对歌曲的印象更加深刻。手势的融入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在这方面多加揣摩,设计出最佳的手势表现形式。除了手势的加入,还可以有舞蹈形式的融入[3]。如在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雪绒花》时,笔者指导学生根据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轻轻摇摆身体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韵律感,再结合歌词内容添加相应的舞蹈动作“挽花”“小五花手”,即用左右手的手腕叠在一起转动,仿佛雪绒花开一样,产生美好的画面感。这样以伴舞的形式进行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产生唯美的艺术效果,能给观众以美好的视听感受。

  阿卡贝拉因其灵活多变的组合形式、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自然独特的节奏被广泛应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中,为音乐作品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丰富了音乐作品的元素。将阿卡贝拉这种演唱形式融入、应用到音乐课堂中,打破了传统歌唱教学的局限性,汇聚了众多的音响、众多的情感和意境,给学生带来了更宽广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节奏、音准、乐感、表现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倪洨.阿卡贝拉的演唱形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创作,2015(10).

  [2]胡晓丽.探究中学习活动中感知合作中表现[J].儿童音乐,2018(3).

  [3]邹建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阿卡贝拉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15(2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