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助声势律动强化学生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只是借助多媒体设备或者收音机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然后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学习。此外,有一部分教师也会按部就班地按照音乐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理论的深度以及难度都比较高,所以学生对其进行学习,也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随着课程教学改革任务的逐渐推进,以及新课程教学形式的逐渐形成,小学音乐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艺术素养。总体来说欣赏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音乐进行整合,能够透过音乐去了解其想要表达的意思,加强学生的个人能力[3]。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重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借助声势律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原始欲望,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滚核桃》这一首歌曲时,就可以事前组织学生利用帆布、木棍以及皮筋等设备制作出一张简单的鼓,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击鼓的方式去感受歌曲中所展现出的农忙场景,加强学生的节奏意识,丰富学生的歌曲体验,并且在制作音乐道具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自身的核心素养得以形成。
(四)通过声势律动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教学内容的主要因素。当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范围中时,其身心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真正的感受到音乐想要表达出的情感以及思想。所以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时,教师们就可以结合声势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氛围的有效构建,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草原小姐妹》这一首歌曲时,就可以提前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下载一些与草原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准备一些与草原舞蹈相关的素材。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素材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一些草原的舞蹈,然后为学生播放教学歌曲,鼓励学生在歌曲的伴随下自由的舞动自己的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丰富的草原氛围内,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注重肢体与音乐的巧妙结合
在借助声势律动引导学生开展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会发现该种教学模式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为音乐,二为肢体。只有当音乐和肢体能够达到融合状态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引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就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因素,将其与声势律动进行完美整合,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情感以及特点。针对于风格较为欢快的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速度较快的肢体运动;而针对于一些风格较为舒缓的音乐,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速度较慢的肢体运动。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歌曲《将军令》时,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拍手以及拍肩膀的方式去感受歌曲中的节奏,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打节拍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节奏感。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不同的声势律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内涵。针对于一些上行的音乐旋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身体向上的律动方式,而针对于一些下行的音乐旋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一些身体下蹲的动作,通过身体的直观动作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加强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来看,应用声势律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是当代小学音乐教师们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其必须要对这一教学方式形成掌握状态,能够借助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调整,借助声势律动调动学生兴趣,丰富学生体验,强化学生能力,营造合适的教学范围,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