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与观察中,我强烈地感受到:流行音乐很大程度的充斥着学生的视听,更是左右了他们的审美取向,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回归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欣赏课,学生却面临着“不想听”“听不懂”的情况,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听懂民族音乐,老师如何通过巧妙的语言、有趣的提问等环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本课,笔者就根据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针对三节民族音乐作品欣赏课展开归纳与反思,以从优秀的老师那里学习更好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民族音乐;关键提问
音乐教育自古便有, 在古代的中国将音乐教育作为一个人成才的必修课。①音乐是多元化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课本中的几首民族音乐欣赏作品,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篇章,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所了解,如何让学生听懂民族音乐,这是作为一线老师需要思考及研究的方向。②笔者根据2020年3月启动的上海“空中课堂”微课中的几节民族音乐欣赏课为例进行简单的归纳与解读,从中学习优秀工作者的先进教育模式及理念。
以下三首民族器乐独奏作品,笔者经过认真观摩后对三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解读与归纳,总结见文后附表:
一、扬琴独奏曲《欢乐的火把节》
《欢乐的火把节》是一首扬琴独奏曲,老师的导入部分由我们熟悉的沪音版三年级欣赏课《阿细跳月》导入,熟悉的音乐熟悉的画面瞬间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音乐的结束老师巧妙地引出了彝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节——火把节,从而揭示本课课题《欢乐的火把节》。
老师设计的内容,从导入到全曲欣赏再到最后拓展部分,每一环节环环相扣,重难点分布清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体验并表现重难点部分。其中涉及的关键提问更是紧扣上下文,无论从逻辑思维来说还是课程内容来说问题的有效性实用性都着实针对某一环节的重难点问题,从而顺应地解决了相关问题。
二、古筝独奏曲《洞庭新歌》
《洞庭新歌》一课让我印象深刻,其亮点在于:
(一)凸显专业特点
分段欣赏部分老师从古筝演奏技巧(刮奏、上下滑音、花指、摇指、点指)出发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从而再进行乐曲欣赏。而以往的欣赏教学环节老师往往只是从聆听音乐情绪这个单一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速度、情绪、音色等方面去感受乐曲的情绪,针对本课老师从乐器的演奏技巧出发去欣赏音乐情绪,其提问的出发点和学生的思考点都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老师如何从更专业的角度让学生去聆听去思考去欣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有效的关键设问
在分段聆听时,每段音乐的知识点针对其演奏技巧的不同老师进行了有规律的提问,如:此景色是如何用琴表现出来的呢?问题一出,学生的思考重点便是集中聆听以及观察老师演奏时的手法技巧。即便是对古筝不熟悉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来模仿老师演奏的手部动作以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老师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就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模仿力,由此引申便了解了“上下滑音、花指”等演奏技巧;老师关键设问中针对性知识点的提出直接决定问题有效性和价值性,好的问题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老师的提问而且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了音乐的含义和作品的意义。
回顾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便反思自己,如何有效的提出关键设问,如何通过提问更好地解决课堂中的重点或难点,这还需要老师们针对整节课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思路中针对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整合,从而提炼与归纳出关键点或关键字,最终让学生通过认真地聆听、用心的思考与细致的观察更好地去欣赏中国民族音乐。
(三)拓展内容与PPT制作
有时老师适当的衍生与拓展知识点不仅增添了课堂兴趣同时也让教学事半功倍。其中,第二部分学唱主题旋律时老师适当地介绍了此乐曲《洞庭新歌》改编自湖南民歌《洞庭鱼米乡》,学生通过观看歌曲视频不仅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老师更是由此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学唱这部分主题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