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环节再次完整聆听时,老师设计的PPT采用“大图+小图”的形式呈现了欣赏整首乐曲的主题顺序以及课堂提过的知识点,这样“提示”的欣赏设计不仅让学生通过听觉聆听了音乐,同时也通过视觉观看了音乐,这种结合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更是站在了学生的角度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了乐曲的核心内容。
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在完整欣赏部分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单纯的聆听全曲,几分钟的聆听完全靠学生自己凭记忆去回想老师在课堂中对每一段音乐的介绍以及旋律特点,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通过观看本节课,我们感受到老师用心设计的PPT、有效的视频资料以及关键字幕的提示等细节,都能更好的推进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更好地让学生真正学到了相关知识点。
三、古琴独奏曲《梅花三弄》
(一)精彩的导入
《梅花三弄》是一首经典的传统乐曲,早在明代1425年《神奇秘谱》中已有记载,深受人们喜爱。③沈老师一句“琴棋书画”直接将“琴”突出了课堂内容,老师通过古琴的视频介绍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了解了这一古老乐器,就这样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聆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及欣赏了作品《梅花三弄》。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中有趣且有效的音频、视频等内容更是为整堂课增添了不少趣味。
(二)资源的有效挖掘
沈老师在作品挖掘方便有效地拓展了资源分享,让本是难点的音乐知识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如:
师:“大家知道古人是如何记录古琴旋律的吗?看,它既不是我们熟悉的五线谱也不是简谱,是不是像古文,却又是我们不认识的字。其实,这种叫“减字谱”。这钟记谱方法是将记录古琴演奏技法与指位的文字作了简化而完成的”。
几秒钟的文字解析再配上图片,让我们对原本的“难点”恍然大悟了,而作为四年级学生更是需要老师简单明了的语言去抓住学生的理解力与注意力,让深挖浅出的知识点结合网络资源更好地呈现出来。
(三)精炼易懂的语言
整堂课下来,老师对每个提出的问题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小结时,语言精准的把控能力及关键词的准确运用都为学生理解音乐提供了有效的文字依据。过渡语中,老师也是围绕整个音乐主题讲解,没有多余的语言和无效的沟通,从而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加持有效理解了不同的音乐主题,瞬间让作品“活”了起来。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要想上好一节欣赏课,首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和“融合”。欣赏课本着对音乐本体的细致聆听,我们要从音乐特点出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并引发想象和联想;以及在分段聆听中,聆听音乐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感受音乐、思考音乐,在音乐中找到问题,在问题中找到答案,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听懂音乐。
其次,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和审美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④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中,以“关键问题”引领课堂学习,逐步养成边带问题边聆听音乐的习惯,在长期学习中积累感受与分享音乐经验。在老师聚焦“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且关键的提问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让学生发现民族音乐的“趣”与“美”从了解走向喜爱。
最后,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老师们要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在提升作品视野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听赏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日常的课堂教学效率,让教材内容与课外民族音乐知识有效结合,相得益彰。
注释:
①欧吉询.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历史际遇与选择[J].当代音乐,2017(12):19-20.
②陈怡.让民族音乐之光点亮音乐课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9):30-31.
③金小兮.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演奏与审美[J].当代音乐,2017(11):51-53.
④冯紫浩.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探讨[J].当代音乐,2015(23):1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