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常态课的构建——基于“联结”教学策略

作者:宁海县正学中学 丁锦玲 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印滢斐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12-11

  摘要:核心素养是一种高阶的统整性素养,以美施教,以乐育人,开展人文教化,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往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大多惯于紧扣教材的章节内容进而落实,就作品论作品,研磨零碎的单节知识点,忽视了高中生的探究意识和联结整合的认知等。本文所述“联结”鉴赏策略,既联结于作品,也联结于学生,它使教学构思从点块教学变为线面相交,教学模式从师唱独角戏为主走向全员共参与,教学指向从知识传递转向探究生成的内在需求,呈现立体、动态的鉴赏学习,最终实现生本课堂,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联结教学;生本课堂;

  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国际流行的改革实践模式,引导教学活动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就凝练了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确立了音乐学科的培养方向,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善课堂教学实效,去推进新时代的教育改革。

  不难发现,以往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大多还是惯于紧扣教材的单节内容进而落实,就作品论作品,使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处在对单个作品粗浅的认知了解阶段便戛然而止,音乐作品、音乐知识如同散沙般落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这样的常态课,对于音乐课程本就短暂的高中阶段来说,无论是对学生音乐鉴赏兴趣的培养,还是核心素养的落实都显得尤为棘手。本文笔者将从联结鉴赏策略的角度谈谈对素养指向的常态课教学的思考,愿与同行共商榷。

  联结鉴赏策略是综合当下高中音乐课程、学生学情等特点,以教学内容的某一个属性为中心或生长点,让不同的教学内容彼此相互依存,并按照调动、再次运用(对学业获得的)等方式有效联结起来,从而架起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联结鉴赏策略是一种有广度、有深度且多维的鉴赏视角,它将大格局的教学构思有效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性,体现思维发展过程。那么在常态课教学中,联结鉴赏策略应该如何应用呢?

  一、“联”在作品,寻找教学内容生长点

  联结鉴赏的构课思路,不是将不同作品、不同要素进行随意的主观性的联结,而是基于学情分析,紧扣课程标准及教师用书中的教学要求等进行教学设计。只有明确了要教什么,才能进行实际且有效的教学活动。因此,寻找教学内容生长点尤为关键。

  (一)上拓下延—学段衔接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延伸,从初中的“欣赏”提升到了“鉴赏”层面。正如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连续性和不间断性特点,同时呈现为一个梯级构建、螺旋上升的过程(1),因此,高中音乐鉴赏与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也应形成自然的衔接关系,层级落实,递进深化。

  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中,斯美塔那的《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与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同属于第三十节的内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若将两位作曲家的这两部大型作品呈现于一课时内,那么容量必然过大,学生对两部经典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只能浅尝辄止。《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为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四乐章,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过这部交响诗套曲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并曾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本节课中,笔者便将这两个乐章巧妙结合,从作曲家的作曲技法、配器特征和民族性音乐素材的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在唤醒学生记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最终总结出作曲家的创作特征,进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作曲家的家国情怀。同时,紧扣教师用书的指导,兼顾德育指向,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具体教学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以上教学设计思路,正是以初高中学段衔接的联结策略寻找到其中的生长点,形成螺旋式上升与深化的路径,产生更宽广的鉴赏视角。在《音乐鉴赏》教科书中,适合这种学段衔接式联结策略的章节还有很多,比如第二单元的民歌、第三单元的民间器乐、第四单元的京剧,等等。

  (二)平行推进—作品完整式

  学习音乐作品,不应只是基于对本体知识的剖析,而应该更多地通过音乐知识去感受音乐中的文化。尤其是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只有站在人文基点上,结合对作品本体的感受与体验并挖掘作品的人文思想,才能够升华学生对作品的深层理解,进而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以第二十八节“柏辽兹”为例。教科书中仅有一个作品—《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但对于高中生而言,倘若仅局限于一个乐章的赏析的话,那么他们对于固定乐思、标题音乐等概念的理解就容易模糊、浅显。因此,笔者认为,本课可以进行作品完整式设计。如图2所示,可以第二乐章为主要欣赏内容,同时拓展聆听其他乐章固定乐思,纵横结合,拓展学生对作品赏析的宽度与深度,助力学生对整部交响作品重要艺术价值的全面认识,并有效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

  图2《幻想交响曲》教学框架

  文化理解可以帮助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音乐,也可以从音乐发展的角度认识社会。高中生正处于进入深层次思考探究的阶段,而采用完整式鉴赏的方式,不仅使他们对该作品的整体特征有了更清晰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究大作品,包括同一作曲家其他作品,甚至同一时期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意识。例如有八个乐章的大型作品《黄河大合唱》,由于其篇幅较大,因而在教学中同样可以试着寻找到巧妙的教学生长点平行推进,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格局的鉴赏视角。

  (三)以点带面—单元主题式

  在新修订的高中鉴赏教科书中,上篇是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原则呈现了民歌、民间器乐、戏曲、创作歌曲、影视音乐、舞蹈音乐、外国民间音乐等音乐体裁和形式。下篇则以“以点穿线、点线结合”为原则,通过中国、外国两条音乐历史线索,在呈现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的同时,也为我们呈现了序曲、交响曲、夜曲、协奏曲、歌剧等体裁和形式。例如在第一单元中,《一杯美酒》《轻骑兵序曲》以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联结;《祝酒歌》《立志》《母亲教我的歌》《流浪者之歌》以音乐情感及情绪联结。因此,教材的编写思路也给音乐教师一个新的启发: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属性进行有效联结,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