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时常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会找寻不同版本的欣赏材料进行替代,当然这些欣赏素材比导入的素材更需要严格的筛选,需要完全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品应更符合课堂的需要。比如:
(一)巧用音乐风格体验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中丰富的作品背景和其多元的文化背景,为其进行音乐风格的体验和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而仅仅依靠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西方音乐、世界民族音乐和舞蹈音乐等的课程中,由于各种世界不同风格音乐的体验,符合流行歌曲多元的特点,此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符合歌曲风格丰富,并包含多样的世界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素材,如:《米兰的小铁匠》中具有东欧民谣的音乐元素,《以父之名》中开头和歌曲的副歌部分,都融合了意大利歌剧的音乐特点,其余还有《迷迭香》是巴西巴萨诺瓦曲风、《牛仔很忙》为美式乡村音乐风格、《比较大的大提琴》中具有英格兰酸爵士的元素等。这样多元的曲风可以帮助教师截取符合课堂内容的流行歌曲片段,有利于学生从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音乐中了解外国音乐的风格。同时,创设课堂活动情境也可以利用流行音乐素材进行辅助。如节奏训练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活动环节,在节奏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十分重要,因此,教师也可以找寻相应的流行音乐素材搭配课堂的节奏训练,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巧用流行音乐谱例
分析谱例和视唱是音乐学科素养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视唱和谱例分析。课堂的视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需要引入优秀的流行歌曲进行视唱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识谱和视唱练习时能演唱喜爱的流行歌曲,以此激发学生识谱和演唱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如何选择优秀的流行歌曲进行聆听和演唱。
流行歌曲的谱例还可应用在调式的讲解,如课堂教学中在讲解五声调式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风流行歌曲谱例进行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的分析,如一般流行歌曲《童话》用到的是F自然大调,民族风流行歌曲《菊花台》用到的是F宫调式。《童话》运用的是西方传入中国的大小调音乐体系,而《菊花台》的旋律之所以听起来悠然,清远饱含中国韵味,是因为使用了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使流行音乐拥有了中国的色彩,这样的结合是完美的,加之中国风的流行歌曲与中国民族乐器相结合,更突出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点。学生通过中国风流行歌曲这一现象看到其中传统音乐的根基,感受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明确文化才是流行的来源,古老才是年轻的底气,民族音乐文化才是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本质。因此,在课堂中引入中国风、民族风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能够引导学生在选择流行音乐时应多多关注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挖掘其背景的意识,从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和美。
(三)巧用我国戏曲艺术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范唱、范奏,学生进行学唱、模仿是较为常见的师生互动形式。例如,在《国之瑰宝———京剧》音乐的课堂中,戏曲的唱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了解古代人的音乐审美,能够真正懂得和欣赏我国的戏曲艺术,这是课堂的难点。对于京剧的学习不仅是欣赏,学唱经典的唱段也是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挑战。所以,在学习京剧经典唱段和念白前,教师可引入具有戏曲唱段或用戏腔演唱的流行歌曲,如上海戏剧学院旦角专业的演员们演唱的《赤伶》,挑选专业的戏腔演绎,引导学生模仿其用京剧的唱腔演唱流行歌曲、吊嗓子等,体验京剧的演唱,之后再引导学生过渡到传统经典京剧的唱段模仿,从易到难,借助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完成课堂知识点的学习迁移,使学生的体验感更加丰富,帮助教师解决课堂的重难点。
四、流行音乐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拓展欣赏环节的应用
音乐课堂中的拓展教学,应按照音乐核心素养的价值标准,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补充一些课外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旨在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若能把握好一堂课的拓展环节,可能成为本节课的点睛之笔。音乐教学的拓展环节以形式内容丰富和开放性探究为学生所喜爱,如何能在拓展欣赏环节利用好优秀的流行音乐素材,这对于引入流行音乐的内容和质量应进行更多的考量。为此,在课堂教学的拓展欣赏环节中,流行音乐素材的选择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