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人生如乐 乐如人生——人音版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学探析

作者:甘肃省永靖中学 孔德云 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 张晓燕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3-09-28

  摘要:本文通过“音乐与人生”这节课教学案例的探析,让学生从音乐的审美体验中获得人生感悟:人生如乐,乐如人生。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学案例;探析;

  一、教学案例回放

  下面是笔者执教“音乐与人生”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重点讲解音乐要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聆听《草原放牧》。教学步骤如下:

  1. 伴随背景音乐播放幻灯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教师讲解该语录后引出课前小短文,引出课题后提出了问题:音乐与人生有怎样的关系?

  2. 聆听《草原放牧》,视听赏析了相关片段,介绍了该曲演奏的乐器和相关的知识。

  3. 播放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蒙古族舞蹈片段,引导学生模仿蒙古族舞蹈的手势。

  4. 小结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为,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

  笔者点评: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视听结合,将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放大镜式地再现了一遍,其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堂解剖课,努力做到了将每个知识点放大后肢解,最后将整个“音乐与人生”的课题肢解得体无完肤。而且将授课内容主观地加以取舍,把一堂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讲解得支离破碎。整节课只提到音乐与人生有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所讲内容与课题风马牛不相及。

  教学病因分析:

  1.未认真解读《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高中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观,高中音乐鉴赏则应强调音乐文化,淡化音乐知识和技能。金亚文先生在《理解与实践高中音乐新课程》一书中谈到,高中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体现,就教师而言,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学生而言,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而在于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教育效应方面。

  2.未能理解选用的教学内容与课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未能将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运用在教学内容上。高中音乐新课标指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不再停留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上,而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音乐审美观。“音乐鉴赏教学,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根据以上对教学案例的描述和教学病因的分析,就“音乐与人生”这一节课的教学,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利用中外名人的音乐情结,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与人生”的课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或高谈阔论音乐是“人类认知基本方式之一”诸如此类的话,往往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怀疑或对音乐产生敬畏感。教师在课堂上与其空洞地说教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如何,倒不如列举中外名人的音乐情结。比如: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许多人恐怕不知道他还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曾向师襄学琴,苌弘问乐。他对音乐的“尽善又尽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思想和评价标准,无不闪烁着至美的火花;魏晋时代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其操古琴曲《广陵散》,掷地有声、回肠荡气。那份淡定与超然,令人钦佩其一介文人的铁骨风范、君子之气;还有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量子理论的创立者普朗克,他们在科研之余,操琴为乐,音乐如影随形。还有许多诸如钱学森、李政道、李四光、袁隆平等这些灿若星辰的集合了人类智慧的巨人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谈及自己的成功时,无不谈及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灵感和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技进步,需要素质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健康的人。而人才的标志并不在于智商的参数,情商、审美修养、文化底蕴也是代表高素质的重要方面。而音乐不仅能够开发人的智力,而且能够丰富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在本节课上,教师若能以此为突破口,对学生娓娓而谈,也许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紧扣课题。这样,恐怕比空洞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