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中学音乐课程体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更多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获得发掘美、体会美的能力。本文对中学音乐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从当前我国美育教育的现实状况,实施美育的价值,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推动中学美育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育教育;中学音乐;实施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新政策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自此我国美育教育在全国蔚然成风。然而在现实的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而且他们往往把过多的时间用于掌握文化知识中,因而缺乏审美的能力。音乐教育具有提升学生修养、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发掘音乐审美教育应有的功能。
一、我国中学美育教育的现状
美育是通过培养,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个学科,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认识并感受美的教育,它是艺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18世纪50年代,德国著名诗人席勒首次提出“美育”的概念。在中国,蔡元培最早提出“美育”的教育方针,并阐述了美育学说的理论归属于实践应用中。我国学校的美育教育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服务的,是为建设社会精神文明而服务的。
当下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中学生等各方面全方位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美育教育现如今已被教育社会工作者普遍重视,而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路径。我们应紧跟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中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学美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学方法传统
目前,我国的中学音乐课程大多是以教材为主,教学手段不够新颖,致使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奇心不强,因而失去了对音乐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对音乐的兴趣度、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不同,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教师的课堂缺乏做游戏、情境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造成了课堂内容单一,一些教师单调乏味的流水式音乐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缓慢。例如,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创设多元情境的教师与机械式教唱歌曲的教师,二者的教学效果、趣味性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影响了美育的渗透效果。
(二)校园艺术氛围不足
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与美育渗透密切相连,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但是,由于学生存在升学压力,导致课余作业增多,活动课时安排过少,课外活动时间缩减,学生体会不到除了课本之外的实践经验。一般而言,学校重视三门“主科”的学习,希望通过有效落实“主科”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强学生的升学竞争力。但是,学校忽视了音乐等副科的教学工作,认为音乐教育不重要,音乐课经常被主科教师占用,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很少上音乐课。学校无法将美育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感受校园艺术文化的熏陶。此外,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的中学师资力量相对较弱,音乐教学设施缺乏,从而影响音乐教育质量[1]。
(三)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不融洽
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同时在音乐、美术、舞蹈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只偏重于单一的音乐教学,对其他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忽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视觉上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行动上的感受能力,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情操,是一种能够触发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崇高体验。对于中学生来说,情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音乐的感染力是不容小觑的,音乐的感染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曲调中,还是音乐背后所蕴藏着的深厚感情。从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力中我们可以判断音乐能实现以美积善,其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美育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通过美妙的旋律来美化自己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真正为情感所感动,建构自己的情感。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
音乐中蕴含着优美的旋律、抑扬顿挫的音符、多变的节奏,它在给人以听觉享受的同时发挥着美育功能。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只顾着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品质的提升,很少有时间去发现美和体会美,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音乐就是最简单的一种体验方式,人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片刻的放松,歌词和曲调也往往会引导人们的情感共鸣,人们在音乐中接受情感熏陶,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其对于中学生而言亦是如此,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利用音乐的力量来发掘美和创造美,逐步形成一种审美意识[2]。
(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全是非常关键的,奋斗的前提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中学生普遍存在由学业引起的心理压力、青春期的叛逆心理等,若是学生对心理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合理,就会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出现更多的消极心理。学生可以在繁忙的学业当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体验,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保持心情愉悦,减少考试带来的紧张和焦虑,使中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在中学阶段音乐教学当中,审美教育也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正确三观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全方面发展。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大脑需要高速运转来进行音律和音韵的辨识,并且一些教学设计中为了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还编排了做游戏、创编等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长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思考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在音乐的陪伴中,学生的思绪在学习过程中灵动飞扬,情感也得到了共鸣,学生会得到一种极其美妙的体验[3]。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在活动中体会音乐情感、提高学生自身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好地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蕴含的意义,鼓励学生将音乐中所蕴含的知识真正转化成对自己有益的知识。音乐教师应该正确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造成的重要影响,提升自己讲课的亲和力,使其变得更有吸引力,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这样既能促进美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又能促进我国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并有助于美育的顺利实施。通过节奏、旋律、歌词可以展现音乐特有的魅力,音乐所具有的节奏感是人们喜爱音乐的原因之一,教师应该在工作中学会熟练地使用做游戏的方式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音乐节奏。因此,教师将节奏游戏加入音乐课堂中,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效率,调动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动力。例如,为了让学生感知音乐特有的律动感,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玩拍手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体会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做拍、打、跺、捻、锤等动作,一边跟着整齐的节奏唱歌,体验歌曲的节奏变化,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4]。